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肇庆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覆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包括语文、文言文、现代文阅读、默写、填空、综合读写和写作。试卷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文言文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古代经典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现代文阅读部分涉及了说明文和记叙文,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理解、现代文阅读分析、古诗文默写、综合读写和写作技巧,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阅读理解能力。

2019-2020学年广东肇庆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项中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B.在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追要的情况下,你对课代表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C.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D.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微信里的各类美食群和代购群,是不少在美华人最活跃的社交。(“活跃”改为“便捷”)

B.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手机品牌不但转变成为引领很多技术创新的主角,而且已远离“山寨”二字。(将“转变成为引领很多技术创新的主角”和“已远离‘山寨’二字”对调)

C.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奖项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雨果奖。(去掉“奖项”)

D.赛事是发展青少年足球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绝非不是唯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将“非”或者“不”去掉)

二、文言文阅读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 ②或王命急宣(                       ) ③良多趣味(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三峡壮丽景色,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B.“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C.本文语言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很有节奏感,表现力强。

D.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①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②郎中:官名,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谓左右曰(对……说) B.桓公患之(担忧) C.国中莫衣紫(地势) D.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停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3)齐国人为什么先是爱穿紫色衣服,后来又不穿了?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治国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 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B.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C.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D.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C.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D.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问: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刹一脚

何   晓

老贺从部队转业了,硬是被老婆劝说回了她嘉陵江边的娘家。于是,他成了一个偏远小镇的领导。赴任的第一天起,老贺“刹一脚”这外号就被人们喊响了。

“刹一脚”本是在乡村路上拦班车喊的,但老贺这外号却和搭车没有关系。

接到任命通知那天,老贺没有搭上车。他一路往前走,路过桃花溪时,看到一大群人举棍拿棒,推推搡搡,眼看就要打起来了。老贺连忙飞奔过去,甩掉提包,纵身跃上人群旁的一块大石头——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本应该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振臂高呼:“住手!”可遗憾的是,他不仅没有摆出气壮山河的架势,甚至连一句豪言壮语都没有。在那千钧一发的瞬间,他竟然像在乡村拦车一样大吼了一声:“刹一脚!”

不过,歪打正着,这句土话被他像喊操似的吼出来,还真把在场的人给镇住了。老贺不慌不忙从石头上跳下来,迈着大步走过去捡起自己的提包,一边拍灰一边侧头问:“争的啥重要东西,要拿命来换?”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晓得该如何回答。老贺脱下身上的旧军装,提着领口抖了两下,顺便也把胸前和手臂上的肌肉亮给大家看了看,这才说:“我是个转业军人,大家如果信得过这件已经没有领章的军装,就给我说说。”

就这样,老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一起当地农民的抢水纠纷。事后人们谈起这件事,都不约而同地称他是吼“刹一脚”的那个人,后来,干脆就称他为“刹一脚”。

老贺非常喜欢这个外号,他觉得,这三个字比官衔更容易说出口。的确,就是这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在那年冬天救了老贺的命。

上任第一天遇到的那场抢水纠纷,让老贺弄明白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他上上下下跑了几转之后,确定了自己任期内要做的头等大事:修渠道,引来嘉陵江的水,彻底解决小镇的缺水问题。

“把全镇男女老幼统统拉到工地上去,摆出个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阵势,再请几个电视台的记者来搞个专题片……”

“刹一脚!”面对这样的建议,老贺把桌子一拍,果断地说,“做事情要踏踏实实,让群众来决定水渠该怎么修!”

结果,老贺这一脚又刹对了,水渠修得顺利不说,连小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也在无意之间开了一个好头:外出打工的、大学毕业在外就业的,还有履历表上祖籍是这里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小镇一下子沸腾了。搞了几次“网络问政”之后,老贺请来专家,又在水渠两边的山岩坡地上规划了观赏林带,一直延伸到嘉陵江边——小镇不仅要发展环保旅游,还要发展红色旅游!

一时间,小镇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然,老贺比所有的人都更忙……结果,他倒在了工地上。

开始,几个农民用简易担架抬着老贺下山。跑着跑着,还没到山脚,沿途的和对面山上的群众就已经扔了锄头、铁锹、背篼、箢篼,涌了过来,大路上、小路上,山坡上、田坎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有的咬紧嘴唇沉默,有的左右张望询问,还有的大声喊:“刹一脚!”

喊的人越来越多。喊声越来越大。在排山倒海的呼喊声中,老贺醒了过来,轻轻地摆摆手,对身边的人说:“咋这样呢?我没啥,就是有点累,也饿得慌。”

事后,有人问老贺:“你咋就醒了呢?”老贺笑了笑,神秘地说:“是你们喊的那句话,把阁王爷吓跑了。”人们不解地问:“我们喊了些啥?”老贺大笑着说:“喊些啥?刹一脚!”

现在,老贺每天早晨还是搭班车去小镇上班,人们在那条已经铺了沥青的乡间公路上,偶尔能听到老贺的吼声:“刹一脚!”

(选自孙文然新浪博客,有改动)

(1)“刹一脚”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写出“刹一脚”出现时的相关事件。

(2)赏析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老贺不慌不忙从石头上跳下来,迈着大步走过去捡起自己的提包,一边拍灰一边侧头问……  

(3)说说第六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的确,就是这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在那年冬天救了老贺的命。

(4)请说说“刹一脚”在文中是什么含义,文章以“刹一脚”为题有什么妙处。

四、默写

7.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请将陶渊明的《饮酒》默写完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填空

8.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是 fēi hóng(                 )的轻云。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 qiǎo miào jué lún(                 )。

③他 chóu chú(                 )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④若不是 miào shǒu ǒu dé(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六、综合读写

9.

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极少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极少发生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七、写作

10.

根据要求写作。

题目:其实我想__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名著阅读

11.

名著阅读。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1)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其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3)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60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