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八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班级 姓名 座号_______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2分)
往来翕忽( ) 篁竹( ) 为坻( ) 不啻( )
风翳净尽( ) 虬松( ) 鸡tún( ) 浅liè( )寸许
藻xìng( )交横 山lù( ) sāng ( )乱 xiā( )浪之鳞
二、解释加点的词(12分)
娟然如拭( ) 曝沙之鸟( ) 仰眺绝顶( ) 步于中庭( )
可百许头( ) 隶而从者( ) 眼前突兀( ) 无攀跻劳( )
有杰坊( ) 离立道旁( ) 以游堕事( ) 波色乍明( )
三、辨析一词多义(10分)
曰: 曰会仙台 ( ) 还: 还过岳殿东( ) 以: 全石以为底( )
子曰 ( ) 还来就菊花( ) 以其境过清(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余: 余寒犹厉( )
明灭可见 ( ) 余之游将自此始( )
四、文学常识填空(10分)
①《游恒山记》选自 ,作者是 (朝代)地理学家 。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 朝文学家 被贬官黄州时写的。他与其父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_合称“三苏”。
③《满进游记》是 朝 的作品。《游山西村》是南宋爱国诗人 的诗作。
五、背诵、默写(12分)
(1) 故人具鸡黍, 。 ,青山郭外斜。
(2) 羌管悠悠霜满地, , 。
(3)《游山西村》中最有名的句子,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__ , __ , ___ 。
(5)《浣溪沙》中,表现作者虽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用白居易诗句,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七、阅读理解(38分)
(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点字 解衣欲睡( ) 欣然起行( ) 但少闲人( ) 两人耳( )
2.请写出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 , , 。
3.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5.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内容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用“|”标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心乐之。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佁然不动; ,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根据课文在上文横线上填空。
2.解释下列加点字 从小丘西行( ) 水尤清冽( ) 乃记之而去( )
3.翻译下列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4.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石潭的特点:
5.上文第二段虚实结合,实写鱼,实写水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潭水的___________,鱼的________。
6.上文最后一段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衬托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一~五(略)
六、1 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2 堤岸两边是高高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己有些湿润。
七、(一) 1、 想要 ……的样了 只是 罢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两人就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4、何夜无月……如吾两人者耳略
5、① ② ③ ∕ ④∕⑤ ⑥ ⑦
(二)1、略
2、向西 寒冷 离开
3、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
4、幽静
5、清澈 悠闲自在
6、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