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基础知识、成语辨析、词语运用、造句、古诗词默写、新闻标题拟写、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部分涉及字音字形、成语纠错;阅读理解部分包含文言文和现代文两种文体,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和创作。

所涉及的知识点

掌握字音字形、成语运用、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分析及写作技巧。

漳州八中2007—2008学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积累与运用(30%)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

浣( )妆 肆虐( ) 潸( )然 圩( )堤

斑lán( ) 逶yí( ) 喧xiāo( ) jīn( )持

2.请在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下加着重号(· ),并把正确的字填写在括号内(2%)

顺息万变( ) 委委动听( ) 脍灸人口( ) 分道扬标( )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只填序号)(2%)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_________;它可能是一片海,_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_________;它可能是一座石雕像,______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A 让你领悟激越 B 让你明白雄健 C 让你体会壮阔 D 让你感受巍峨

4.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

北京时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功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奔向月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这是“嫦娥一号”卫星绕地轨道的第三次变轨,也是最后一次变轨,变轨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与月球交会,是此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个关键点。这种轨道控制是中国航天测控史第一次实施,对于计算和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此次变轨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新的突破。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成功,标志“嫦娥一号”卫星已真正开始奔月之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示例,造一个句子。(2%)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14%)

某商场购进大批羽绒服,可是暖冬天气持续了半个月,于是资金周转不灵。商场大伤脑筋,忽然传来气温下降几日内有雪的消息,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陆游《游山西村》的诗句填写)

《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渔家傲》中描写将士思乡而又想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细谛听,水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阅读理解(30%)

(一)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作者与韩愈等八人被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与作者被贬永州时所写的几篇游记合称《________________》

根据原文填写

作者“心乐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鱼儿轻灵游动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其境过清( )

4.第三自然段描写小石潭的源流,抓住溪岸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文章第一段写“心乐之”,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有矛盾,该如何理解?

(二)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写出本段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选出文中的有关句子,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文中议论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

3.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白求恩的称谓很有讲究,请具体分析本段中对白求恩三种称谓:

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求恩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把文中第⑧句改为肯定句,再说说原句与改句,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这样论证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天山景物记》(节选)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①_____。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②_________。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湍急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③___________。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花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上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婉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如果说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名副其实的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④________那么绵延,像⑤________那么耀眼,像⑥_________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无边繁花的天山呢?

1.将下列喻体填到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_

A.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B.天边的彩霞 C.白缎子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D.高空的长虹 E.不断的织锦 F.千万朵盛开的莲花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本文的?文段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请将其写在下面。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采用第二人称作叙述,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为什么说“声音”反而“增添”“幽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涉及很多天山景物,请选取有代表性的三样景物按下面格式为文段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作文(30%)

【任选一题作答】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欣赏人世间一切挚情真意,美德善行,可以美化我们的心灵;欣赏别人,可以让我们发现人世的美好,人生的美丽;欣赏自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希望……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知识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感觉,请你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努力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漳州八中2007—2008学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huàn nüè shān wéi 澜 迤 嚣 矜

2. 瞬 娓娓 炙 镳

3. D C A B

4. “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真正开始奔向月球。

5. 略

6.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何月无夜,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③绿树村边合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重重叠叠 如诉如泣 神秘幽远 裹着万般柔

⑥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阅读理解

(一)

1.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

2.(1)闻水声,如鸣佩环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 愣住的样子 突然 像北斗七星那样 过于

4. 抓住溪岸“曲”“折”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 作者在政治上遭谪风贬,凄凉是感情的主基调,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但欢娱毕竟是短暂的,一遇凄凉环境,自然引发作者内心忧伤之情。

(二)

1.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2. (1)②⑦⑩   (2)⑧⑨

3.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4. 转述前线回来的人的话,显得亲切 作为共产党员来称呼他 就从事医疗工作而言来称呼他

5.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原句好,因为它采用双重否定句式,更能强调白求恩精神感受人至深。

6.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三)

1. ①C ②A ③F ④E ⑤B ⑥D

2. 顺序:按游踪(游览先后)顺序写本文 标志:进入天山 往里走 那么再往里走

3. 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带领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使人身临其境。

4. 作者意在用声来反衬静。(马蹄溅起微弱的水声都能听见,证明别无旁声,反衬了林中之静。)

5. 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任选三个填写)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68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