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语文:第11课《故乡》精题精练(鄂教版八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一篇关于《故乡》的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题目。试卷从基础的汉字注音、词语释义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人物性格分析、以及写作手法的剖析。同时,试卷还包括一篇与儿童教育相关的短文阅读题,探讨了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同。整体来看,试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表达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涵盖了汉字注音、词语释义、文学作品理解、人物性格分析、写作手法运用及儿童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知识点。

12故乡

识记与积累

1. 选出给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阴晦(huì) 瓦楞(léng)

断茎(jìng) 刺猹(chá)

B. 祭祀(jì sì) 五行(xíng)

獾猪(huān) 装弶(jiàng)

C. 秕谷(bǐ) 鹁鸪(bó gū)

脚踝(huái) 颧骨(quán)

D. 髀骨(bì) 愕然(è)

瑟索(sè) 折本(shé)

2. 选出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阴晦:阴暗、晦气。

萧条:荒凉、冷落的意思。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恣睢:任意胡为。

B. 易主:改换人。

寓所:居住的房子。

无端:无缘无故。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C. 愕然:吃惊的样子。

苏生:苏醒,重现。

颧骨:眼睛下面两腮上面突出的颜面骨。

瑟索:身体因寒冷而蜷缩。

课文解读·感悟体验

3. 理解填空。

(1)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结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它与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教子无方

①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

②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出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了,脱下板板,卷起裢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让孩子们光脚去趟水。我回答母亲说:“趟水是顶好玩的事,我小时候不是最爱趟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③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一片海滩,岂不很好?

④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所以常常要背着他们做。我们最喜欢听到爸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我偶然发现我的孩子跟我一样。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的说:“爸妈要出去,我们好开心!”我听了似有所悟,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儿,便只好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⑤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童年,不知童年童趣为何物何事。有时看着孩子们的淘气,想着我的童年,就不禁哑然失笑。母亲骂我“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7. 第①段中说:“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说明其特别?

8. 全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叙述人称是________________。

9. 全文反映了“我”怎样的儿童教育观?

10. 结合全文,简析标题“教子无方”的涵义。

发现创新

11. “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传统文化里十分推崇对孩子的从严教育,你认为这与作者的观点矛盾吗?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语言连贯)

答案:

1. A 2. C

3. ①对比②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5. ①贪婪、鄙俗 ②善良、纯朴 ③麻木、痛苦

6. 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有”。人们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这个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并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7. 让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帮助孩子们堆枕头玩游戏。

8. 插叙;第一人称

9. 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儿童的世界。

10. 字面上是母亲责怪“我”教育孩子没办法。实际上是“我”对母亲式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对母亲教育方法的委婉批评。

11. 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71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