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语文:第25课《短文两篇》精题精练(鄂教版八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一系列针对《短文两篇》和《小石城山记》的阅读理解和基础知识测试题。试题内容涵盖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加点字词的解释、句子翻译、作者背景知识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等。此外,还涉及到了唐宋八大家的相关知识,并通过问答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加点字词的解释、句子翻译、作者背景知识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等。

25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欲: )

⑵念无与乐者(念: )

⑶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 )

⑷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 )

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歇: )

⑺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 )

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是    朝的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

4.写出几句写月的诗句。

5、《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何以夜游?

6、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呢?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8、你月夜是否出游,是独游还是与友人同游,为什么?

二、同步解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入耳。

9、唐宋八大家中宋代有六位?除苏轼外,还有    、    、    、    、    。

10、本文是一篇精短的    。全文一共五句话,前三句交代了 ,后两句写 。

11、概括这篇文章中心意思准确的一项是(  )

A、记一次夜游的经历及所见美景。

B.记夜游所见美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C.向读者介绍只有以闲适的心情才能发现美的审美经验。

D.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与不平。

12、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得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

A.庭院中有一汪明澈的水池,水中藻、荇交织,是竹柏的影子。

B.(月光照在)庭院中像一池清水,“水”中似藻、荇交织,那是松柏的影子。

C.(月光照在)庭院中像一池清水,水中藻、荇交织,覆盖了一层竹柏的影子。

D.庭院中有一汪明澈的水池,覆盖了一层竹柏的影子,像是藻、荇交织。

13、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写得好?

三、美文赏读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桶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入乃己。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入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手: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4、此篇是《永州八记》之一,作者是     代文学家 。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是(  )

A、其一西出  方其远出海门

B、其一少北而东  闲静少言

C、有积石横当其垠  大家选他当班长

D、良久乃已  乃记之而去

E、及是,愈以为诚有  而列是夷狄  是固而无用

16.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主要是     ,第二段主要是     。

17.翻译句子。

①白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②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8.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写法和《小石潭记》一样,都是寓情于景,主旨都隐含在景物描写之中。

B、此文所写的小石城山景色奇秀,游人众多。

C.本文抒发丁才能不能施展的不平之气。

D.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批评“造物主”。

(参考答案:1.⑴想要⑵想到、考虑⑶于是,就⑷共同,一起⑸只是⑹停止,消散⑺落,落下 2.⑴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⑵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⑶月光照在庭院中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⑷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宋、苏轼、苏洵、苏辙、 4、床前明月光、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几时有…… 5.是因为“月色人户”。 6.是因为“念无与乐者”。 7.略 8、略 9、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 ⑸ 10.散文;事;感怀 11.B 12.B 13.略 14.唐、柳宗元 15.E 16.描写、议论 17.①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芽岭下来,有两条路。②有人说:小石城是造物主用来安慰那些贤能而在这里受辱的人。” 18.C)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76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