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题(一)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分子理论、燃烧与灭火、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水资源的处理以及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题目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实验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考查了化学变化、水的性质、实验操作规范、分子理论、燃烧与灭火原理、气体鉴别与制备、酸雨成因、温室效应、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分类、化学计算等内容。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C--12 O--16 N—14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图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活性炭净水 C.汽车尾气处理 D.干冰人工降雨

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丰富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3.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O2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入药品 D.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C.水蒸发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6.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固态氮、干冰、冰水共存物 B.稀有气体、氯化氢气体、液化石油气

C.液态氧、蒸馏水、透明的河水 D.天然气、煤、石油

7.鉴别O2、H2、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

B.插入水槽中的导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D.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9.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O2 B.2O C.2O2 D. CO2

10.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11.下图所示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12.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 B.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C.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 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4:4:4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一定也是化合反应

B.面粉厂车间内飞扬的面粉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钠与氯气的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2+

D.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作用

14.下面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 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

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 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

15.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 )

A.CO和CO2 B.SO2和CO.NO2和SO2 D.O3和CO

16.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但二氧化碳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但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D.任何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互间不能转变

17.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 的分子,A2和 B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 B2 分子数之比为 3 : l D.物质 X 含 4 种元素

1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0:1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7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共36分)

19.(4分)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干冰       _________    。

(3)“石灰水”中主要成分         _____ 。(4)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          。

20.(5分)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④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2)③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它属于 元素,该微粒的符号为 ;

(3)由②与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1.(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用“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中的                  、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                               。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

 22.(3分)N2O和NO2是氮的氧化物家庭中的两名成员。

(1)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N2O是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以上描述了两种物质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工业生产中,用N2O与氨基化钾(KNH2)反应制备叠氮化钾(KN3),其化学方程式为N2O+2KNH2=KN3+KOH+X,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3.(7分)水是生命之源,请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则为硬水。在家庭中,可用___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过滤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从变化角度看:水电解可以得到人们认为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正极产生了10ml______

(气体名称)时,负极会产生_________ml体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游泳池的池水可用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消毒.游泳池的池水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Ca(ClO)2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价。 (2)酒精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若不小心打翻燃着的酒精灯,要立即用湿布扑灭,其灭火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作反应物。 (2)反应①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生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Y和O2反应生成了CO2和H2O,由此可以确定Y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

(4)在反应③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做反应④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共16分)

26.(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2)实验2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此条件,举一例相关的灭火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实验过程中布条能变红色的试剂瓶是_______,C烧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下图A、B分别是实验室制取CO2、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加稀盐酸;③加入块状大理石;④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锥形瓶内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要集气瓶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B所示,将一瓶CO2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CO2具有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2分)

28.(6分)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钠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5%××100%=×5%××100%。

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29.(6分)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

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 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777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