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第27课 满井游记复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对《满井游记》这篇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内容包括文学常识、生字读音、重点词语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难点句子、选择题以及阅读理解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语言特点及表达情感。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文言文主要通过描绘作者游览满井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同时展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一、文学常识

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号石安,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二、掌握生字读音 

燕地寒(yān) 花朝节(zhāo) 飞沙走砾(lì )廿二日( niàn )波色乍明(zhà )倩女(qiàn)靧面(huì )髻鬟( huán)罍而歌(léi )浅鬣( liè )汗出浃背(jiá)红装而蹇(jiăn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 )泉而茗者(míng)恶能无纪(wū )

三、理解重点词语

(一)解释句中加点词意思

1、廿二日(二十,数词)2、土膏微润(肥沃)3、于时冰皮始(在这时 融化 )

4、波色乍明(初,始 )5、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6、鲜妍明媚(美丽)7、靧面髻鬟(洗  )8、麦田浅鬣寸许(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不高的麦 左右) 9、泉而茗者(煮茶喝  )10、罍而歌者(酒杯,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11、红装而蹇者(骑驴,作动词 ) 12、汗出浃背(湿透) 13、曝沙之鸟(晒)14、呷浪之鳞(吸 )15、游人虽未盛(多)16、局促一室之内(拘束) 17、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之间者,惟此官也(耽误公事)18、恶能无纪(怎能 记录  )19、未百步辄返(就  )20、而此地适与余近( 正好 )

(二)通假字:

恶能无纪(“纪”通“记”,可译为“记载”)

(三)古今异义词

柔梢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四)词类活用:

(1)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泉”汲泉水;“茗”,煮茶)

(3)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红装”,身着艳装;“蹇”骑驴

(五)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作(副词,“时常”)

于时冰皮始解(代词,“这时”)

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连词,“但是”

  娟然如拭 (助词,“……的样子”)

乍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副词,“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副词,“突然”)

始 冰皮始解(动词,“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副词,“刚”)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 此官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1)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于匣”是动词“出”的状语,后置)

(2) 潇然于山石之间者(于山石草木之间是“潇然”的状语,后置)

(3)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之”是动词“知”的宾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3、省略句

(1) 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

(2)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省略主语“余”或“吾”)

五、重难点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6、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7、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六、选择题

C.冻风时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D.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选出“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髻鬟之始掠也   悍吏之来吾乡

B名之者谁     局促一室之内

C脱笼之鹄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镜之新开    郊田之外

4.与“泉而茗者”中的“泉”“茗”二字语法功能相同的二项是( )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 柳条将舒未舒

5.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6.与“呷浪之鳞”修辞手法相同的二项是 (   )

A.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C.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七、阅读理解: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不之知也

8.这是段绝妙的山水画的描写,使山有人的_____________,柳有人的_____________,鸟有人的_____________,水有人的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含义?

10、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参考答案:

一至四题答案在原题

五、

1、(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2、(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鸟的羽毛和鱼鳞鱼鳍都透着喜悦的气息。

3、能够不因游玩而误事,潇洒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官了吧。

4、山峦被晴后融化的雪水洗刷,秀美(的样子)像被擦拭过一般,漂亮而妩媚,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髻鬟一样。

5、(水光)亮晶晶的像刚制成的镜子,而且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6、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文人),举起酒杯唱歌的(诗人),穿着盛装而骑着毛驴的(女人),也时时可见。

7、风力虽然还强劲,但空着手走路也会汗流浃背。

六、1 B 2D 3A 4AC 5A 6CD

七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悠然自得 皆有喜气 无比快乐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95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