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相结合
1.某学生将一中空的锌球置于铁屑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见锌球浮于液面。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仍浮于液面,与开始时相比较小球所处的位置是( )
A.往上浮 B.略有下沉 C.保持不变 D.下沉较大
2.如图所示,一只灵敏的弹簧称下悬挂着一实心铜块,铜块
浸没在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弹簧称的示数为2牛顿,
将烧杯在空气中静置数天后,弹簧称示数将( )
A.大于2牛顿 B.小于2牛顿
C.小于2牛顿 D.不能判断
3.如下图,在一根长100cm,粗细均匀的木棒左端挂有50g砝码,右端挂有内盛40g稀硫酸的小桶(小桶质量为10g),以A点为支点时,木棒平衡。向小桶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后,木棒失衡。如果将支点移动1.5cm,木棒再次平衡。
⑴移动支点后,支点A距离a点的距离是 ;
⑵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⑶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多少?
结晶水合物
1.将1.25g胆矾晶体加热片刻,剩余固体0.89g(假设剩余固体仍是纯净物),则其化学式为( )
A. CuSO4•3H2O B. CuSO4•2H2O C. CuSO4•H2O D. CuSO4
2.某结晶水合物A•n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加热X g该化合物直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物质为Y g,计算n的关系式为( )
A. B. C. D.
3.M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36的不含结晶水的盐,每34g M能和9g水相结合生成结晶水合物,则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M•H2O B. M•2H2O C. M•3H2O D. M•4H2O
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质量不变题型(无数据)
1. 将一部分变成铜绿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后保持不变,灼烧前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 52.8% B. 50% C. 80% D. 48.3%
2.将碳(含碳80%)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27.3% B. 21% C. 17.4% D. 12%
3. 若干克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加热,加热后产物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 20% B. 40% C. 50.4% D. 80%
其它
1.治疗胃酸过多,可选用下列哪种物质( )
A.氧化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铵 D.氢氧化铝
2.下列物质的俗称或名称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 CaCO3 B.苛性钠 NaOH
C.氢硫酸 H2SO4 D.石灰石 CaO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是复合肥 B.高碳钢的含碳量大于生铁
C.金属钠要保存在水里 D.通常条件下,硝酸钠一般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4.下列各组物质都能溶于水的一组是( )
A. BaCl2、K2SO4、Ca(NO3)2 B. Ba(NO3)2、H2SO4、CaCO3
C. AgCl、KNO3、CaCl2 D. BaCl2、Na2SO4、Fe(OH)3
5.将AgNO3、Na2SO4、BaCl2三种物质按适量比例混合后放入足量水中,最终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Na+和Cl- B.Ag+和SO42- C.Ba2+和NO3- D.Na+和NO3-
6.在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烧杯中只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Fe(OH)3 B. Fe C. Zn D. AgNO3
7.下列物质能与石灰水反应,但无现象的是( )
A.二氧化碳 B.酚酞试液 C.水 D.盐酸
8.在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右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m),根
据曲线关系判定图中的Y轴可能是指( )
A.溶液的pH值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导电能力 D.生成沉淀的质量
9.现将NaNO3和K2SO4两种溶液混合后,然后将此混合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中应包含( )
A. NaNO3、K2SO4 B. KNO3、K2SO4、NaNO3
C. NaNO3、Na2SO4、KNO3 D. NaNO3、KNO3、Na2SO4、K2SO4
10.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那么溶液中( )
A.OH-质量减少 B.溶液中无沉淀,各离子质量分数不变
C.Na+质量减少 D.NaOH的质量分数减少
11.分别将一束质量为m的光亮洁净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至红热,再迅速插入到下列物质中,然后取出洗涤、干燥;如此重复操作数次,最后称得“铜丝”的质量为W。假设在上述过程中,能发生的反应都进行得完全,则对操作前后的铜丝质量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CO m=W B. NaOH溶液 m>W
C. KNO3溶液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