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点展开,涉及多个省份的中考真题。试题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以及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掌握如何安全地处理燃烧现象。

所涉及的知识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还包括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2008年安徽肇庆),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2.(2008年山东烟台)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3.(2008年江苏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08年山东泰安)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 )

5.(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

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6.(2008年福建福州)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1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答案 课题1 1.A 2.B 解析:该题是从探究灭火的原理,上面的蜡烛由于缺氧先熄灭启发我们从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3.D 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欲扬起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扬起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时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扬起的接触面积。故D对。点评:本题是考察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生活中,燃料充分燃烧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因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污染。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与污染。这四个实验中,铁与氧气反应产物只有四氧化三铁,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均无污染;唯有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污染。5.(1)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或受热易分解)(2)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3)分解 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碳酸氢钠的一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和一条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分解的产物苏打是碳酸钠(Na2CO3)、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点评:本题主要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察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6.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合理答案均可) [拓展与迁移]甲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 (或乙装置漏气等)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解析: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白磷和红磷燃烧后的产物五氧化二磷会刺激呼吸道,故实验的改进就是为了避免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图2避免了这一问题。但是白磷燃烧放热,试管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容易将塞子弹开,图13绑上气球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故压强减小,水进入试管内的体积就是原来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即1/5体积。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察了燃烧的条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知识,同时考察了实验装置的评价与改进问题。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14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