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2009-2010学年度上期九年级期末调研检测题
化 学 试 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2分)
( )1.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 )2.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放CO2最多的国家,为减少CO2的排放,下面最理想的燃料是
A.优质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 )3.有关金属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是防止金属的腐蚀 B.目前世界上金属资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地球上金属资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地球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能再生
( )4.石油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中不当的是
A.利用太阳能 B.利用风能 C.利用核能 D.砍伐树木作燃料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109种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纯的井水 B.不锈钢 C.黄铜 D.蒸馏水
( )7.下列情况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放入水中 B.氯化钠投入水中 C.二氧化碳通入少量石灰水中 D.汽油倒入水中
( )8.铁和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A.硫酸亚铁 B.铁 C.硫酸亚铁和硫酸 D.硫酸铁
( )9.X.、Y、Z三种金属及化合物之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 + ZCl2 = Z + YCl2,X + ZCl2 = Z + XCl2, Y + 2HCl = YCl2 + H2↑ X与稀盐酸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X>Y>Z C.Y>X>Z D.Y>Z>X
( )10.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 + MnO2 = LiMnO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新的氧化物 ④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下列各组叙述中,均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碳能还原氧化铜 B.铁易生锈;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活性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 )12.下列处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天然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抽风机通风换气
C.图书馆着火时,可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喷灭 D.少量酒精倒在实验台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
( )13.区别CO和CO2最简便的方法是
A.测量它们的密度 B.检验它们是否有毒 C.分别通入水中 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1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有二氧化碳生成,则该物质
A.可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一定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D.不可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 )15.右下图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D.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溶液中的a、b
( )16.氧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A.20% B.26.5% C.25% D.30%
( )17.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增加 ④溶液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8.铁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A. Fe(OH)2 Fe2O3 Fe B. Fe(NO3)2 Fe FeCl3
C. Fe FeO Fe2O3 D. Fe(OH)3 FeSO4 FeCl3
( )19.向一接近饱和KNO3的溶液中,逐渐加KNO3固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2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D.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 )21.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时,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继续向高处跑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角伏低跑出 D.打开窗户跳出
二、填空题(共28分)
22.(5分)将下列物质前面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石墨 ②活性炭 ③金刚石 ④二氧化碳⑤一氧化碳 ⑥甲烷
⑴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⑵可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物质是 ;
⑶能用于冰箱除味的物质是 ;⑷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⑸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 。
23.(4分)要除去FeSO4中含有的CuSO4杂质。可以在其溶液中加入 ,充分反应后,再用 方法除去杂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7分)数十亿年来,地球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远古原始大气和现在空气的主要成为: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动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原因是 。
⑵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其原因是 。
⑶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试写出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5.(6分)已知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单质,B是黑色固体,C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A在不同条件下能转化成B或C;②A和稀硫酸反应有D生成;③在高温条件下,B、C分别和无色气体E反应,都能生成A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常温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E 。
⑵写出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6.(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金属的活泼性探究:
取等质量的金属A、B,分别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在生成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⑴由图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对话正确的是 。
甲:时间t1氢气的质量A<B
乙:到时间t2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A<B
⑵结论:金属A、B的活动性 。
三、综合计算:(共12分)
27.(共1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记录如下:
①装铁的氧化物的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20克。
②硬质玻璃管与铁的氧化物的的质量共为23.6克。
③试管与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共重686克。
④通入CO并加热至铁的氧化物全部转变为铁后,再称量盛石灰水的试管,其质量为688.2克。
回答下列问题:
⑴酒精灯C的作用是
⑵实验中B处的现象是
⑶根据以上实验记录,计算此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⑷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
⑸根据计算写出A处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探究(本大题共18分)
28.(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⑴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⑵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序号);收集CO2选用 装置。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⑶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操作顺序:
①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药品取量应 。
②连接仪器,固定试管。
③加热。加热时应先 。
④实验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漏掉的一个实验步骤是 。
⑷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干燥的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⑸把⑷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⑹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停止了,其原因是 。
29.(6分)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该实验装置应该改进。
[改进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⑴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 。
⑵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岳池县2009-2010学年度上期九年级期末调研检测题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2分)
二、填空题(共28分)
22.⑴ ③ ⑵ ① ⑶ ② ⑷ ⑤ ⑸ ⑥
23.足量的铁粉,过滤, Fe + CuSO4 = Cu + FeSO4.
24.⑴ 不能,原始大气中不含有氧气。
⑵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⑶N2、CO2、水蒸汽;
25.⑴A Fe;B Fe3O4 ; C CO
⑵Fe + H2SO4 = FeSO4 + H2↑,置换。
26.⑴甲、丙 ⑵A < B
27.(略)
28.⑴ ①长颈漏斗 ②水槽
⑵ B或F ;C。略
⑶盖满试管底部即可;进行预热;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⑷b c d a
⑸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⑹
⑴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
⑵能防止橡皮塞因气压膨胀而脱落。
甲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或乙 实验中白磷量不足 (或乙装置漏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