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
B.1升芝麻和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 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 g氢气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 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3 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20 g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2O 18 g,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
A.H2和N2 B.O2和N C.H2、O2和N2 D.2 g N2
4 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g B.32 C.16 D.32 g
5 (2016·广州)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X。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6 (2016·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 (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8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9 (2015·北京)已知:2KClO32KCl+3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0 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
11 (2016·成都)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生成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2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物都是单质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3 (2016·新疆)现有32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72 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4 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分子的种类;⑦分子的数目;⑧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③⑥⑧ B.①②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⑧
15 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
A.6.8 g B.9.6 g C.8.8 g D.4.4 g
16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X的化学式为N2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氨属于混合物
1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 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P2O5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2CO2 D.H2SO4+NaOHNaSO4+H2O
19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20 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56 g 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 g
B.若16 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C.若10 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D.若5 g CO与2 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7 g
二、填空题(共50分)
21 (4分)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A装置进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请你分析:
两个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_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8分)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6分)(2016·哈尔滨)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6分)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3O4+COFe+CO2
(2)CH3OH+O2CO2+H2O
(3)Al+O2Al2O3
(4)Al+H2SO4——Al2(SO4)3+H2↑
(5)Cu2(OH)2CO3CuO+H2O+CO2↑
27 (4分)一定条件下,4.8 g CH4与16.0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 g H2O、4.4 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0分)
28 (10分)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氧气4.8 k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检测题参考答案
1 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变化,而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化学变化。
2 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正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B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4 g氢气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 g水,C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所以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正确。
3 C 解析:H2、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不能燃烧,故有剩余,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这两种气体中只可能有一种气体剩余,不可能同时存在,故剩余气体不可能是C选项中的气体组合。
4 B 解析: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题意得2×24+x=2×40,解得x=32;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故选B。
5 C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知,反应物中锑、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锑、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一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6 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从物质角度可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粒子角度可读为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质量角度可读为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 D 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无关杂质,B正确;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g-4 g)∶(24 g-4 g)=7∶5,C正确;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 g-8 g)∶(32 g-4 g)=2∶7,D不正确。
8 B 解析:通过化学方程式主要能获得以下信息:(1)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之比;(3)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通过化学方程式无法知道反应的快慢。
9 A 解析: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分解,反应中有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且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有二氧化锰,氧元素的质量不为零,KClO3完全分解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再减少,A正确;反应中生成了氧气,即在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B错误;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C错误;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而固体的总质量减少,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当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D错误。
10 C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Si原子 1 0
O原子 2 2
H原子 4 4
F原子 4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1个Si原子和4个F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iF4;物质X由硅、氟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物质X中不含H、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B、D不正确。
11 A 解析:把微观示意图改为化学方程式,可得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A错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正确;生成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1个A原子、3个B原子,C正确。
12 D 解析:由图示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该反应是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A不正确;甲物质是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不正确;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4×17)∶(3×32)=17∶24,C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D正确。
13 B 解析: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 g+72 g-32 g=128 g,88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 g××100%=24 g,氧元素的质量为88 g-24 g=64 g,72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 g××
100%=8 g,氧元素的质量为72 g-8 g=64 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64 g-128 g=0,则该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B。
14 C
15 C 解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24,设2.8 g A完全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x,则:
A + 3B2C + 3D
7 24
2.8 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4.8 g+16.0 g=10.8 g+4.4 g+m(X),解得m(X)=5.6 g;甲烷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X是一氧化碳(也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所含的元素及质量,进而确定X的化学式)。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得:3CH4+5O2CO2+6H2O+2CO,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O2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
28 (1)解:4.8 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 356.6 L。
(2)解: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 MnO2+O2↑
316 32
x 4.8 kg
解得:x=47.4 kg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7.4 kg。
(3)不可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在实验室制取如此多的氧气,耗时太长。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