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命题人:韩建伟) 2008年11月
同学们,升入初三,你们走进了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更进一步懂得了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空气、水的重要,知道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会了部分化学用语,你是否被这些内容吸引了呢?那你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过关斩将吧!(本试卷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卷Ⅱ)
卷Ⅰ(请把答案填在卷Ⅱ的表格中)
第一关 火眼金睛 我会选(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轮胎爆炸 B、酒精挥发 C、菜刀生锈 D、海水晒盐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B、烧杯和试管都可以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
C、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内焰,试管要倾斜45度,且不移动试管。
3、下列活动产生的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属于污染空气来源的是: ( )
A、工业排放的各种废气
B、农药 、动植物的遗体腐烂时排放或挥发出来的各种废气
C、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
D、人口剧增,人类呼出的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4、小食品的包装袋中常充灌氮气用以防腐,这是因为氮气: ( )
A、是一种无色气体 B、不能供给人类呼吸
C、不支持燃烧 D、无味、且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5、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小芳取了一段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以下操作中可能不是造成此结果的是: ( )
A、铁丝未绕成螺旋状 B、未用砂纸打磨
C、氧气是用排水法收集的 D、火柴已燃尽,未及时将铁丝插入氧气瓶中
6、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记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毕先撤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 )
A、全部 B、除⑥⑦外 C、除④外 D、①②③⑤
7、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
A、碘盐,二氧化碳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高锰酸钾,氮气 D、硫粉,氧化镁
8、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运动总是相同的 D、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9、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 D、氯酸钾
10、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 )
A. 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B. 芝麻和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
C.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D.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
1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物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中都含有: (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气
12、碳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 nm=10)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 ( )
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碳纳米管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碳纳米管材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3、饮用水用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在已经采用高效安全的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ClO2是一种氧化物
B、一个ClO2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ClO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
D、ClO2 中含有氧气
1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 )
A. 氧化物 B.单质 C.分子 D. 元素
15、下面是对“的含义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Fe2+:一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
B、: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C、Ba(OH)2: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中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是1:2
D、2SO42-: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16、,国家药品管理局紧急告戒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1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23个原子 B、各元素质量比为C:H:N:O=108:14:14:16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D、 它是一种氧化物
17、下列方框中符合2H2意义的示意图是: (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水
B.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铁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19、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数目 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20、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2KNO3 ++S=K2S+N2+3X表示,则X的化学式为: ( )
A. CO B. CO2 C. NO D. SO2
卷Ⅱ
注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I:127 N:14 P:31 K:39 Ba:137 Cu:64 Cl:35.5 Na:23
第一关 火眼金睛 我会选(把以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共20分)
第二关 画龙点睛 我会填(共16分)
21、(5分)用化学符号填空:①2个氯原子 ;②2个氢分子 ;③2个银离子 ;④2个硝酸根离子 ;⑤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⑥氮气 ;⑦氖气 ; ⑧氢氧化钙 ;⑨硫酸钡 ;;⑩碳酸钠
22、(2分)下列事实说明空气含有的成分:
1)食物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2)空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浮有一层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23、(1.5分)在下列示
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
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
24、(1.5分)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解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填标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填标号)。
(3)该厂生产的自来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5、(2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 ;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26、(2分)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 ,当正极产生气体时,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2分)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操作最方便、安全的方法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写出这种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它属于 反应。
第三关 实验推敲 我探究(共10分)
28、(共5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标记,将标记以上的部分按体积分为5等份;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④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4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
(3)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_ ;___ ____。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____ ________________ 。
29、(共5分)小华同学是个化学爱好者,他在生活中发现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是生了“锈”一样,于是他与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的“生锈”速度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苹果内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帮他们完成设计:(2分)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1)在②至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应用】(本小题1分)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第四关 化学计算 我能行(共4分)
30、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至完全反应,待试管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求:
(1)生成氧气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
2008年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第一关 火眼金睛 我会选
第二关 画龙点睛 我会填
21、2Cl 2H2 2Ag+ 2NO3— Fe2O3 N2 Ne Ca(OH)2 BaSO4 Na2CO3
22、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
23、②⑤⑥;①④;④⑤
24、B, D 混合物
2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核;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26、氧气;8;(略)
27、(略)
第三关 实验推敲 我探究
28、(1)水流入集气瓶中占液面以上部分的1/5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3)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4)略
29、【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果肉变色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猜想③最不合理,理由是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水中溶解了氧气
【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第四关 化学计算 我能行
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