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 三 年 化 学 试 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2 O-16 N-14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S.Millte)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果然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你从米勒的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2、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绿色世纪”。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D 宜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学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进行
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3、人体若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以下疾病可能与缺铁有关的是( )
A.骨质疏松 B.智力低下 C. 贫血症 D.甲状腺肿大
4、小亮同学到超市上买来一包充气包装食品——薯片,他对该气体的性质猜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是无色、无味、无毒的 B.该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食品发生反应
C.该气体可能是氧气或者二氧化碳 D.该气体应该廉价、容易获得的
5、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元素符号为F,化合价为-1)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 )
A.MgF B.MgF.Mg D.Mg2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加热液体 固体药品的取用
A B C D
7、小兰同学在学习“水的净化”时,在家里自制了净水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所起的作用是过滤作用
B.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
C.若是硬水经过此装置过滤将变为软水
D.若是浑浊的河水经过该装置后,变得澄清了,但依然是混合物
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铜 D. 金刚石
9、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10、下列现象不能用“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 → 碳酸钙 + 水” 这个反应来解释的是( )
A.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有一层白膜
B.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
C.在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来清洗盛装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
D.为了使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刚粉刷的墙壁快点干,可在室内生一盆炭火盆
11、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因添加三聚氰胺(C3H6N6)致使一些婴幼儿患肾结石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分子由3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6个氮元素组成
B、三聚氰胺中碳、氢、氮质量比为1:2:2
C、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
D、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水”变成“热冰”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13、最近科学家研制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12 B.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为165 D.核电荷数为277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或软水
B.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广告“黄金搭档”中所讲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原子
15.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反应前 反应后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为
更小的微粒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
二、填空与简答(共30分)
16、(2分)人体中含有过多的尿酸(C5H4N4O3)会引起痛风和肾结石,治疗时可以服用嘌呤醇(C5H3N4OH)。以上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 (填“相同”或“不相同”),构成两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所含 原子的个数不同。
17、(8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知识,请完成下列表格:
18、(3分)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3)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19、(10分)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不少实验,请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完成①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的水或铺上一层细沙,原因是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没有发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2)在完成②实验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在完成③实验时,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小红同学在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发现过滤下来的液体仍然浑浊,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20、(7分)图4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 5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4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4所示的两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2)图5横线上的数字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容易 电子(选填“得”或“失”),形成 离子(选填“阴”或“阳”)。
(3)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三、实验探究(共3小题,共34分)
21、(13分)下图是小强同学在制取某种气体时用到的一些实验药品和仪器装置。
(1)装置C中,“去底塑料瓶”和“玻璃导管”的组合,其功能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类似。
(2)从使用的实验药品上看,小强欲制取的气体是 ,写出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 。
(3)从准备的仪器上看,小强欲采取 法收集气体,利用该方法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若改用右图装置来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选填a或b)端进去。
(4)若更换药品,还可用装置C制取的气体是 ,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为 。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 (填序号)
a、化学药品的状态
b、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
c、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22、(10分)你和小明在实验室中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2滴石蕊试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颜色由 色变为 色。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石蕊试液颜色发生改变呢?
小明提出猜想:①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色;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设计实验:取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紫花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从上面的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都不正确,那么你的猜想是
通过你和小明的探究实验可知:往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
23、 (11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右图A仪器的名称是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在高温条件下)与瓶内的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 反应(选填“分解”或’化合”)。
(3)通过以上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要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用镁条,你若是该小组的成员,如何改进能使该实验成功呢?
四、计算题(共6分)
24、
材料一:近期甲型H1N1流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为了预防该病毒,我们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查阅资料】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
材料二:“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7H10O5
请结合以上材料完成以下四小题:
(1)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Mr=
(2)一个莽草酸分子C7H10O5中含有 个原子;
莽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m(O)=
(3)次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01%)
(4)次氯酸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kg莽草酸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
(5)右上图这瓶84消毒液中,有效氯的质量最少为 g
五、附加题(共10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做完上面考题后,再认真检查一遍,估计一下你的得分情况。如果你全卷得分低于60分(及格线),则本题的得分将计入全卷总分,但计入后全卷总分最多不超过60分;如果你全卷总分已经达到或超过60分,则本题的得分不计入全卷总分。
1、(4分)根据生活常识,填写下列空白: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抢救病人时用呼吸机输入的气体是
2、(3分)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中,纯度最高的是( )
A.河水 B.海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3、(3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右图漫画中小女孩说的话,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泉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 三 年 化 学 (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30分)
16、(2分) , 。
17、(8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知识,请完成下列表格:
18、(3分) (1)化合物 (2)单质 (3)混合物
19、(10分)(1)原因是 ;原因可能是 (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2)体积比为 ,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作用是 ,原因是
20、(7分)(1) ;属于非金属的是 元素;核内质子数是 。
(2) , 电子,形成 离子。(3)
三、实验探究(共3小题,共34分)
21、(13分)
(1)其功能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类似。
(2)气体是 ,文字表达式 。
(3)采取 法收集气体,依据是 。
则气体从 (选填a或b)端进去。
(4)气体是 ,文字表达式为 。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 (填序号)
22、(10分)观察到颜色由 色变为 色。
那么你的猜想是
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往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
23、 (11分)
(1)名称是 ,原因是 。
(2)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
【假设二】 。
【查阅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 反应
(3)如何改进能使该实验成功呢?
四、计算题(共6分)
24、(1)相对分子质量Mr=
(2)含有 个原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m(O)=
(3)次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01%)
(4)次氯酸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kg莽草酸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
(5)右上图这瓶84消毒液中,有效氯的质量最少为 g
五、附加题(共10分)
1、(4分) 2、( ) 3、( )
泉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 三 年 化 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30分)
16、(2分) 相同 , 氧(O) 。
17、(8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知识,请完成下列表格:
18、(3分) (1)化合物 B (2)单质 A (3)混合物 C D
19、(10分)(1)原因是 防止反应生成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原因可能是 收集的氧气不纯 (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2)体积比为 2:1 ,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3)作用是 引流 ,原因是 液面高过滤纸的边缘或滤纸破裂或仪器不干净等
20、(7分)(1) Na ;属于非金属的是 氯 元素;核内质子数是 17 。
(2) 7 , 得 电子,形成 阴 离子。(3) ②
三、实验探究(共3小题,共34分)
21、(13分)
(1)其功能与实验室中的 长颈漏斗 (填仪器名称)类似。
(2)气体是 氧气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
(3)采取 排水 法收集气体,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则气体从 a (选填a或b)端进去。
(4)气体是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水 +二氧化碳 。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 a b c (填序号)
22、(10分)观察到颜色由 紫 色变为 红 色。
那么你的猜想是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使石蕊试液变色
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往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 碳酸
23、 (11分)
(1)名称是 烧杯 ,原因是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
(2)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
【假设二】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
【查阅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镁 + 氮气 ——→ 氮化镁 ,属于 化合 反应
(3)如何改进能使该实验成功呢? 将镁条换成红磷
四、计算题(共6分)
24、(1)相对分子质量Mr= 74.5
(2)含有 22 个原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m(O)= 42:5:40
(3)次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1.48% (结果精确到0.01%)
(4)次氯酸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莽草酸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
(5)右上图这瓶84消毒液中,有效氯的质量最少为
五、附加题(共10分)
1、(4分) 氮气(N2) 氧气(O2) 2、( D ) 3、(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