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福建龙岩上中学09-1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龙岩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的九年级化学试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内容涵盖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实验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包括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氧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子运动的规律、水的净化过程、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条件的控制、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等。

龙岩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九年级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2 O—16 Si—2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A、B、C、D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卷中)

1. 稀有气体的用途越来越广。以下用途,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是 ( )

A. 利用氦气填充气球 B. 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 利用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D. 利用稀有气体制照明光源

2. 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3.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 电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表示镁元素 B. H2表示2个氢原子

C. 3Mg2+表示三个镁离子 D. CO和Co表示同一种物质

5. 实验室常用燃着的酒精灯作为热源对装置(仪器)进行加热。酒精燃烧发生的反应为C2H6O+3O2==2CO2+3H2O,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中,既不属于单质也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C2H6O B. O C. CO2 D. H2O

6. 人体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x(OH)2]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使牙齿和骨骼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已知磷酸根(PO4)和氢氧根(OH)的化合价分别是-3和-1价,则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中的x是 ( )

A. 3 B. C. 5 D. 6

7.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 实验室可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8. 今年10月,我市代表团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5金3银。其中,漳平水仙茶获得“二金一银”的优异成绩。水仙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苯丙醇(C9H12O),会散发出水仙花香。下列关于苯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C、H、O个数比为9∶12∶1 B. 能闻到水仙花香是由于分子可分

C.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9+12+1 D .含有的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 春节往往是火灾高发期。如2009年元宵节期间,由于违规燃放烟花,引起央视新址配楼发生大火,损失惨重。经公安消防官兵顽强拚搏,最终用高压水枪扑灭了大火。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 ( )

A. 水隔绝了空气 B. 水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离了可燃物

C. 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下 D. 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0.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B.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C.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D. 生石灰常用作干燥剂,是由于具有强烈吸水性且极易跟水反应

11. 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通过将二氧化硅与碳反应得到硅,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中得到的硅是金属单质

C. 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2:1:2:1

12.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C. 图1实验无法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 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8题,共76分)

13.(11分)“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取两只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浓度为3%、15%双氧水,再加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MnO2),用排水集气法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该实验,某同学采用如下操作进行: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冒出时再排水收集气体;c、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d、旋紧连有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e、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要“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冒出时再排水收集气体”而不是一旦观察到气泡就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现象,你将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某探究小组在学习分子知识后,拟开展实验验证:①分子是不断运动;②分子运动快慢受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影响。该小组向实验老师要来了玻璃棒、玻璃管、浓氨水、浓盐酸、棉花团等实验用品,并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

实验I:实验步骤:如右图所示,让两支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1)解释与结论:浓氨水与浓盐酸并无接触,但仍然发生了上述变化,由此可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粒的性质进行回答)。

(2)根据上述变化过程,说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各一条:

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如右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甲、乙处分别同时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度越快。

(3)两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填“NH3”或“HCl”);

(4)实验中,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在图中的_______处(填“A”、“B”或“C”)。

15.(7分)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常为河水,由于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常用次氯酸(HClO)杀菌。将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溶于水,在空气中CO2作用下可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 加入明矾 沉降 过滤 加入漂白粉 净水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居民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答: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住在龙岩的小明到沈阳度假,到了不久就感到浑身不适。医生诊断小明不适是因为“水土不服”。原来南方的水硬度较小而北方的水硬度较大,小明到沈阳后一时难以适应。如果你是医生,你将在饮水方面给小明什么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分)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两种:氧气(O2)和臭氧(O3)。常温条件下,氧气和臭氧均为气体,都能支持燃烧。虽然氧气和臭氧均有氧元素组成,但两者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如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而臭氧则为淡蓝色、有腥臭味的气体。在高压放电条件下,氧气能转化为臭氧,臭氧发生器正是利用这一性质制取臭氧。

(1)氧分子和臭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2)臭氧发生器将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反应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氧气和臭氧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磷在O2和O3中燃烧产物相同,则磷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8.(9分)钢铁易腐蚀。工业生产中常对钢铁零件“发蓝”处理,以避免(减缓)腐蚀。所谓“发蓝”,就是将钢铁零件等进行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蓝黑色氧化膜。“发蓝”处理过程可表示如下:

(1)经“发蓝”处理后的钢铁零件表面上的蓝黑色氧化膜能够避免(减缓)钢铁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I用除锈液(15%的硫酸溶液)浸泡铁的目的在于除去铁表面的铁锈。处理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铁将被溶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验步骤Ⅳ处理的铁表面是否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常往其表面滴5%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如果氧化膜不致密(铁部分裸露出来),将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锈后的铁片在发蓝液(NaNO2、NaNO3及NaOH组成的混合液)中浸泡(步骤IV),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之一为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X↑。则上述反应中X所代表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9.(8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许多能量由燃烧提供。因此,研究燃烧意义重大。研究燃烧要着力解决:①如何让燃烧反应发生;②如何让燃烧更充分;③如何获得优质燃料。

(1)为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具有哪些特点的燃料将成为未来理想的燃料?(任填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分)据科技部印发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指出: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节油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近百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约汽油五亿多升,减排二氧化碳百万余吨。

(1)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将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并非是百害而无一益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例举能实现“节能减排”的一条措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C7H16代表汽油的成分,写出汽油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汽油的密度为/L。试通过计算:每月少开车一天,每车每年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假设汽油完全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

龙岩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九年级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8.(1)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钢铁表面,使钢铁零件与外界的空气、水分等隔绝(2分)

(2)Fe+H2SO4=FeSO4+H2↑(2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42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