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鄂州市2013-2014年九年级化学4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是湖北省鄂州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的九年级化学试题。试卷涵盖了多个化学概念、反应类型、实验操作以及计算题等内容。题目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环保概念(如低碳生活)、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等。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反应类型、物质性质、低碳生活、实验设计与分析、化学计算。

湖北省鄂州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学校: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为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为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制造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一类是压缩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

B.燃烧天然气不是酸雨的重要成因之一

C.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之一

D.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3.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小明灼烧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得到下列气味:

则棉花、羊毛的编号分别为

A.①② B.③① C.②③ D.无法断定

5.“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经常开车上班

C.使用节能灯泡 D.节约每一滴水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B.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C.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7.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9.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使其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无明显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来源:Z,xx,k.Com]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10.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⑴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____________。

⑵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碳+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起

__________作用。

⑶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12.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⑴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⑵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红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红一起分析由氯化钡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取16.25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143.6mL水中,向所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给小红的提示: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水的密度:/cm3

求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来源:学#科#网Z#X#X#K]

14.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

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

⑶写出你所学过的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实验课上,张影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⑴余承骏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

宋楷认为余承骏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

⑵宋楷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⑶宋楷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化 学

说明:考生若写出其他正确答案,可参照本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A 3.A 4.C 5.B 6.B 7.D 8.D 9.B

10.B

二、填空与简答题(11~12题每空2分,13题6分,共18分)

11.⑴CO ⑵吸附 ⑶Mg

12.⑴CuO

⑵3CO+Fe2O32Fe+3CO2

⑶Fe+CuCl2=FeCl2+Cu

13.解:设样品中BaCl2的质量为x

Na2CO3 + BaCl2=BaCO3↓+2NaCl

106     208

×10.6%  x

(2分)

 x=

(2分)

产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100%=36% (2分)

答:产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6%。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14.⑴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黄烟。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

⑵尽可能多地消耗试管内的氧气

⑶4P+5O2=2P2O5

15.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⑵有白色沉淀生成

⑶排除了碳酸钠溶液的干扰,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48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