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值:70分 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Ca:40 N:14
一、选择题(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熔化 B.石墨制金刚石 C.汽油挥发 D.石墨导电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用分子的性质可以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向篮球中打气——分子间有间隔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
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来
A.O B.Fe C.N2 D.C60
5.用下列四套实验装置制取CO2气体,由于装置错误导致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6.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其检测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
与检测仪中的物质发生反应: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
其中X的化学式和Cr2(SO4)3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CO +3价 B.O2 +6价
C.CO2 +3价 D.CO2 +6价
7.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来源:学#科#网Z#X#X#K]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8.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ON2Cl3。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 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
C.某粒子示意图 ,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
11.在A+3B=+2D的反应中,A完全反应生成C和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 C.64 D.96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B.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
D.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低于试管内液面
13.“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碳海绵”充分燃烧生成CO2 B. “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 “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D. “碳海绵”是单质
14.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查氢气的纯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由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15.把CO和C02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反应后过滤,得干燥的固体,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40分)
16.(10分) 请根据要求填空:
(1)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① 2个氮原子 ; ② 氧化铝 ;
③亚铁离子 ; ④ 水分子 。
(2) 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现有下列物质:
A、酒精 B、活性炭 C、稀有气体 D、镁 E、二氧化碳 F、氧气。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
① 可供给呼吸,急救病人; ② 可用于制干冰、温室气体肥料;
③ 可用高梁、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而制得,该物质可做酒精灯燃料;
④ 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⑤ 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⑥ 可用于制作造明弹,它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7.(10分)⑴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 .
②写出一条从图2中获得的信息 .
③如图3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A和C的质量比为 .
⑵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①自然界的水常遭到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A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③电解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管A、管B中的气体的质量比是 ,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
④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氧元素发生了改变 B.粒子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粒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与水分子相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16分)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C中有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纸花,D中有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湿润纸花。
①当打开 、关闭 时(填“K1”或“K2”),利用A、B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也可以用来制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A、B、C、D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现象是 装置中纸花变红色.由此证明使纸花变红的物质是 。(2)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按照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的目的是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③实验装置B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该装置的设计有一明显不当之处,你的改进方案是 。
19.(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准确称取样品放于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问:
(1)样品可以产生 g二氧化碳;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