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化学A(2)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O)=l6 Ar(Fe)=56
Ar(Mg)=24 Ar(N)=14 Ar(Al)=27 Ar(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鲜奶制酸奶 B.水果榨果汁 C.糯米酿甜酒 D.黄豆酿酱油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
3.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黄酒 B.食醋
C.碘盐 D.冰水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此过程中属于 (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无任何作用
5.中国居民有使用铁锅的习惯,认为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
A.价格便宜 B.生铁中含有其他物质
C.保温性能特别好,食物不容易变冷 D.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
6.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
A.加碘食盐 B.无磷洗衣服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7.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8.焊接精密仪器往往在氮气中进行,这是因为 ( )
A.氮气是无色无味且密度小 B.氮气的沸点低
C.氮气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 )
A.产生大量白烟 B.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燃烧的火焰为蓝色 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在今年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考察公布:长江源最大冰川受气候影响近40年退缩四千米。大自然再一次警告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11.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2.下列有关使用胶头滴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取少量液体
B.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
C.洗涤胶头滴管时可取下胶头冲洗
D.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
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添加酒精 B.蒸发食盐水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氧气验满
14.为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A.空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B.氮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水与食盐水--过滤 D.蒸馏水与双氧水—二氧化锰
15.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用完后瓶壁上附有白色物质,洗涤试剂瓶的方法是 ( )
A.先用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B.先用肥皂水冲洗,再用水冲洗
C.先用稀盐酸冲洗,再用水冲洗 D.先用玻璃棒去掉白色物质,再用水冲洗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错选、多选不给分,若有两个答案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某有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28/29,极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最好是 (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1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铜绿受热变黑,水结成冰
18.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19时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准时升空。据了解,9时,工作人员给托举“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加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 ( )
A.作为燃料 B.支持燃料的燃烧
C.冷却发动机 D.供给卫星呼吸
1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
A B C D
20.下列能区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物质(或方法)是 (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带火星的木条 D.浅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8分)
21.(4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完成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相关物质名称后的括号中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并判断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还是化合反应。
过氧化氢(H2O2) ( )+ 氧气( ) 反应
22.(3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嗅异味 c. 水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的吸附作用(填物质名称)而达到。
②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净化水时,c、d两个指标可通过上图中的B、C、 过程而达到。
(2)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
2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24.(2分)在家庭小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吸管可以代替导气管等。现有一医用注射器,如右图所示,请你思考它可以代替哪些常用仪器。请列举2种: 、 。
25.(5分)(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夏天,盛放冰棒杯子的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6.(6分)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_ 。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 、 。(写名称)
(3)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 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27. (10分)下面是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集气瓶、玻璃片、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橡皮塞、水槽、药匙、火柴、 、 、 等仪器和药品。
(2)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 ,
然后再 。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为了使 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
(4)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8.(6分)空气的主要组成及其特性或用途表示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1)它们的名称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
(2)乙气体化学性质的特点是 。
(3)丁气体能填充气球,是利用了丁气体 的物理性质。
29.(6分)X、Y两种气体混合后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的变化;将红热的黑色固体W放入到X、Y的混合气体中,燃烧得到另一种气体Z。W熄灭后测知X气体已完全反应。向Y、Z的混合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已知Y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物质的名称是:X ;Y ;W ;Z 。
(2)写出X和W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六、综合题(本题1小题,共14分)
30.(14分)绿色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绿色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右图)。
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
(l)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3)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 )
(4)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B.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两种气体含量比较稳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两种气体含量比较稳定
(5)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
。
(6)绿色植物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试计算表面积为1.2的叶片,在10天内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若一颗树上有约105片这样大小的叶片,则一年内该树可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一年中平均有200个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