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化学B(3)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O)=l6 Ar(Fe)=56
Ar(Mg)=24 Ar(N)=14 Ar(Al)=27 Ar(Ca)=40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燃放烟花 B.面包发霉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
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
A.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B.动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3.下面所述的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纯净的空气 B.“农夫山泉”矿泉水
C.用KMnO4制取O2后剩余的固体 D.冰水共存体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色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点燃木炭后产生红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D.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雾
5.以下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
A.两个氮分子:2N2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
C.三个氢原子:H3 D.正二价的镁元素:Mg2+
6.区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通入水中 B.分别观察颜色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8.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6H8O6表示维生素C这种物质 B.维生素C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维生素C是由C、H、O三个原子构成 D.1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9.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微粒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微粒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0.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 (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1 B.+.+6 D.+7
11.下列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有氧分子
12.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NO2)气体,则收集NO气体应采用 (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1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
A. 干冰 B. 金刚石 C. 水银 D.食盐
1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5.中国确定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 为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
B. 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C. 为减轻温室效应,应全面禁止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的使用
D. 为减少汞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应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错选、多选不给分,若有两个答案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它气体和杂质1%
B.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台物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可以溶于水
D.实验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17.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硬水与软水 ( 肥皂水,振荡)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18.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19.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20.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
C.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相遇发生化学反应。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填空题(本题共计32分)
21.(5分)用适当的数字或符号填空
①2个碳原子____ ___ ②3个水分子_________ ③碳酸根离子_________
④氯化亚铁中铁显+2价_____ ___ ⑤ 2个铝离子___________
22.(4分)请从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⑴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⑵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⑶能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⑷空气中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23.(10分)(1)现有①氧气 ②碳 ③铁 ④二氧化碳 ⑤氧化镁 ⑥水 ⑦高锰酸钾 ⑧空气
⑨碳酸氢铵(NH4HCO3)九种物质,其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 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 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___ 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______;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水银_______ ②氧化钠____ ___ ③氢氧化钙_____ ___
④硫酸钾__ ______ ⑤氯化钙_ __
24.(7分)(1)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该实验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通过该实验小明得出了许多结论,请你说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___ _;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 _______;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____。
(3)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选项)
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 ④将海水淡化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5.(4分)一瓶敞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物质,它是______(填物质),写出形成这种物质的反应表达式 ;要除去这层物质可用 (填物质),反应表达式为 。
26.(2分)有A、B、C、D、E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B、C是气体,D是黑色固体,E是液体。五种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的转变关系如下图:
①EA + B ②A + D C
根据以上回答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C 。
四、实验题(本题共计20分)
27.(4分)现有如下仪器:
用字母回答:
(1)在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几种仪器是 ;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
(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28.(11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⑴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⑵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化铵+熟石灰 加热 氯化钙+氨气+水。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
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进行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⑸下图是小阳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主要步骤,实验步骤的顺序是
(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
29.(5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⑴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⑵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
② 。
⑷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计8分)
30.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2)在硫酸铵中,氮、氢、硫、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的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4)某农田计划施用的尿素[CO(NH2)2],但是由于货源短缺,改用硫酸铵[(NH4)2SO4],为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硫酸铵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