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化 学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Cl 35.5 Ca 40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4.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5.下列气体中,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及生命的是
6.紫薯(见右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
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8.盛放乙醇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9.用打气筒可以压入远大于自行车车胎体积的空气,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10.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11.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htt ://
12.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1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5.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6.一种可用做化学反应示踪的氧原子,其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18.下列物质中,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19.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知识判断,下列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2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固定仪器;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21.对下列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22.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23.对反应M + H2SO4 = BaSO4↓+ 2N的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24.右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6分)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天然水需净化才能饮用。
(1)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
炭起 和过滤的作用。
(2)下图是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
① 下列属于该自来水厂净水方法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蒸馏
② 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 在沉淀池中,高硬度的水加入生石灰后可适当降低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全面实施,其中消毒
剂除氯气以外,又补充了一氯胺(NH2Cl)、二氧化氯、臭氧(O3)三种物质。
① 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
② 一氯胺中氢元素、氮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27.(5分)碳是组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碳的化合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碳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 。
(2)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
B.开发燃煤新技术充分利用燃料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3)甲醇(CH3OH)是一种生物质能燃料,它是无色、略带酒精味的液体,易燃,有毒,密度比水小,能与水相混溶。其中属于甲醇物理性质的是 。
(4)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石灰石用途非常广泛。可用来吸收火力发电厂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请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aCO3 + 2SO2 + O2 高温 2CaSO4 + 。
28.(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
(3)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 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 。
② 若有 D生成,参与反应的A质量为______ g。
③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
a.B和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29.(6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2)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铵,充分溶解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若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有一杯的KNO3不饱和溶液(如图A,水为),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
① 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② 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
c.由降温至时溶液质量有可能减少
d.A到B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30.(7分)A、B、C三种物质由下表中的元素组成,其中C物质为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A→B→C。
(1)若A、B两种物质的组成相同,则A为 ,B→C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B两种物质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则A为 ,B→C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C可用于灭火。A→B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M + B C + A,则M有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写出一个能实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① C ② H2 ③ CO ④ H2O ⑤ CH4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32.(5分)某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如图1,收集两塑料瓶(500 mL)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150 mL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150 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 甲中出现的现象有 。
② 由乙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资料:① 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②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如图2,甲、乙中分别装有5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甲、乙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33.(8分)实验课上,某小组的同学用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块状生石灰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4种猜想。
猜想1: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猜想2:氧化钙和碳酸钙;
猜想3: ;
猜想4: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下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____。
结论:猜想3不成立。
(2)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_____。
结论:①块状生石灰表面发生变质;②猜想1不成立。
(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进行后续实验。
【反思与评价】
上述实验过程能否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__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如右图所示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若完全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计算至少应该取红磷的质量。
35.(3分)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量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已知: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请计算:
(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