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人教版九年化学下册一课一练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初中化学中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展开,重点考察学生对于酸、碱性质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类型,涉及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题目涵盖了酸碱的定义、中和反应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点。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化氢由2种元素组成 B.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氢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氢硫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4.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水垢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6.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①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 H2O D.Zn+CuSO4==ZnSO4+Cu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碱的化学性质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________试液变蓝,使________试液变红.

(2)碱+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例: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

(3)碱+酸→________+________.例: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

9.小天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1)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选用两类不同的试剂进一步探究,他可以选择的试剂:①________;②________。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而是酸过量加入试剂①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

10.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由________色刚刚变为________色时,则为中性。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粉末,若观察到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

【解析】C项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2.【答案】A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项熟石灰是碱,硫酸铜是盐,发生的反应时复分解反应,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3.【答案】B

【解析】A项食盐是常用调味品,B项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项干冰可以用于制冷可用于人工降雨,D项盐酸可以和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

4.【答案】C

【解析】A、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熟石灰能用于消毒,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病,故C错误;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能与水垢中的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和醋酸镁,能除去水垢,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固体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升华吸热,故可以做制冷剂,能用于人工降雨。

6.【答案】B

【解析】B项所述图①表示的反应物氢气和氯气都是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生成物氢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

7.【答案】B

【解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B项的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1)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2)盐 水. 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3)盐水. HCl+NaOH=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1)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而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2)这里的“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指CO2、SO2、SO3,碱应为可溶性碱;正确书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运用类比的方法,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故答案为: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

(3)碱+酸→盐+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Ca(OH)2+H2SO4=CaSO4+2H2O;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9.【答案】(1)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2)①紫色石蕊溶液②pH试纸(答案不唯一)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发生需要借助指示剂帮忙。本题第一问考察指示剂变色情况,第二问中进一步探究的思路就是确定是否恰好中和,会有三种情况: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那么用紫色石蕊溶液或者pH试纸都是比较简便能区分这三种情况的。

10.【答案】酸性 中性 变红 中性或酸性 OH- 稀盐酸 红 无

HCl+NaOH==NaCl+H2O 有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当溶液为中性也就是恰好中和时,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酸过量,溶液呈碱性因为碱过量。由于滴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时中性或酸性,溶液如果呈酸性,问题就从酸的化学性质考虑,算可以和碳酸盐产生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活泼金属产生氢气。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60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