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
根据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答案: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_________,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毒气体和小的_________等物质。
答案: 完全燃烧 多 二氧化碳 水 不完全燃烧 少 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炭黑
2.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写出这两个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略 略
3.一氧化碳是无______无______的_________气体,能与人体内的_________结合,血液中的_________便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会因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答案:色 味 有毒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三、爆炸
1.在________内,如果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短时间聚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答案:有限的空间 急速的燃烧 大量的热 迅速膨胀
2.通常在一些场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
答案:油库 面粉加工厂 化工厂 煤矿
3.在生活中你注意到吗?
在加油站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
在医院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在生活中注意到哪些地方设置安全标志,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在面粉加工厂的车间 严禁烟火
四、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旦失火,不要惊慌,要沉着应付。当烟很大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捂着嘴和鼻子,防止_________,有烟雾的地方要_________或_________。
答案:(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湿毛巾 烟尘 蹲下 匍匐前进
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问题探究
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仪器和药品:
烧杯、铜片、镊子、药匙、导管、滤纸、白磷、红磷、开水、气球(内充有氧气)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在烧杯上盖一铜片
(2)取一小块白磷,用滤纸吸干,放在铜片的一端,在另一端放相同质量的红磷,观察现象。
(3)向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也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
②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典题精讲
例1:酒精灯火焰用灯帽可盖灭,其原理主要是( )
A.灯帽能降温
B.灯帽盖上后,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了
C.盖上灯帽后酒精灯芯上没有酒精了
D.灯帽是灭火剂
思路解析
灭火的原理是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题意中不难分析得出用灯帽盖灭是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答案:B
例2: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思路解析
把煤做成蜂窝状,最大的不同就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蜂窝状的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更充分,放出的热量多,产生的一氧化碳也少。
答案:C
知识导学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的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造成燃料浪费。所以要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如下三种情况: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可燃物的充分燃烧,如工厂烧锅炉用的煤往往加工成粉末状。
2.可以鼓入足量的空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
3.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例如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
(1)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变化。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受挤压爆炸。
任何可燃性气体只要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即满足三个方面就会发生爆炸:一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爆炸极限内。
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是相对应的,要想灭火,只要让物质不满足燃烧的条件即可。
疑难导析
欲分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先要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是否会发生爆炸。所以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是很危险的。
问题导思
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控制只满足一个因素,看是否能够燃烧,若不能燃烧,说明这不是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再做一个同时满足两个因素的实验,若能燃烧,则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
向盛有开水的烧杯里放入一小块白磷,看白磷是否燃烧,说明在开水中,白磷的温度是否已达到了着火点;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观察是否燃烧;铜上的白磷的温度既达到了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观察是否燃烧。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这一类题主要考查对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只要能认真分析,和灭火原理的三个方面对号入座,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典题变式
蜡烛火焰用扇子一扇就灭,其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用扇子一扇产生了能灭火的气体
B.用扇子一扇后使空气与可燃物隔绝了
C.扇子一扇,空气流动,带走了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自身的着火点以下
D.扇子一扇后,可燃物被扇跑了
答案:C
绿色通道
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增加氧气的浓度,或者通入更多的氧气。
典题变式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立即发出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A.氧气浓度加大,促进了燃烧
B.空气中的氧分子与集气瓶内的氧分子不同
C.集气瓶内温度升高
D.木条伸入瓶内后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