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空气的组成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方法和原理
在曲颈甑(盛空气)里加热汞。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的原理: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
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及分析
(1)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生成气体的体积和所消耗气体的体积恰好相等,且将生成的气体加入到前一容器中剩余的气体里,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2)容器里空气
①体积减小约1/5(氧气)
②剩余气体约4/5(氮气)
(3)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汞的优缺点粉分析
(1)使用汞的优点
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
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④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⑤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的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
(2)使用汞的缺点
汞有毒,汞蒸气易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典例精析】拉瓦锡的实验
【典例1】下列关于化学家和化学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B.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结论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举一反三】
【变1-1】下列化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一致的是( )
①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③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而且通过实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④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 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氮气反应。 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若生成的气体能完全溶于集气瓶内的液体中也可以。 (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
【典例精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典例1】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B.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c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举一反三】
【变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B.将集气瓶内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C.点燃红磷后,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塞
D.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变1-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不影响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三、空气的组成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人们陆续发现了氮、氛、氩、氮、氙、氡气78%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成分。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典例精析】空气的组成
【典例1】人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氩气 D.氮气
【典例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氧气有关的是( )
A.冰变成水 B.霓虹灯五颜六色
C.酒精燃烧 D.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举一反三】
【变1-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B.可以用红磷燃烧反应测定空气中Y的含量
C.X是氮气,按质量计算,在空气中约含有78%
D.占空气1%的气体Z是混合物
【变1-2】高压氧舱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CO中毒等疾病的治疗,氧舱内氧气的浓度比正常空气当中氧气的浓度更大,则高压氧舱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30% B.21% C.0.94% D.0.03%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
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是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可以用N2来表示,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O2、CO2等。上面实验中使用的红磷(P)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也是纯净物。
【典例精析】混合物与纯净物
【典例1】含“水”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 B.汽水 C.雨水 D.盐水
【举一反三】
【变1-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冰 B.石灰水 C.冰水混合物 D.氧气
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 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2.下面哪个气体是稀有气体
A.氦气 B.氮气 C.氯气 D.氧气
3.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气 D.稀有气体
4.空气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对空气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H2O
(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充氮包装 B.氧气——医疗急救
C.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5.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借助数字传感器对密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曲线代表氧气浓度,Y曲线代表温度
B.C点压强最高,表明红磷完全反应
C.实验结束后,X、Y曲线代表的量都会恢复到原状态
D.DE段压强迅速回升,此时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
6.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由图可知,物质燃烧结束时氧气浓度为0
C.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D.密闭容器内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有害的五氧化二磷
7.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红磷过量或足量
③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 ④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2)某兴趣小组将A实验改进为如图2所示,改进实验后的优点是______。
8.200多年前,法国一位科学家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十二天之久,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科学家的名字是_______,他是从_______(填“定性”或“定量”)的角度研究空气的组成。
(2)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请根据所得信息,写出本实验使用汞的一个优点:_______
(4)通过实验,这位科学家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