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走进科学探究
一、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红色)、状态(固态)、形状(圆柱形)、硬度(质地软),闻一闻气味(轻微气味)。将蜡烛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这说明了什么?蜡烛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①燃着时,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火焰分为几层:三层,哪层最明亮:外层(外焰),哪层最暗:内层(焰心)。
②取一根火柴梗,按如图方式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外层(外焰)温度最高,内层(焰心)温度最低。
③分别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干燥烧杯和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蜡烛,观察现象: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观察现象:蜡烛重新燃烧。
拓展延伸:子母焰实脸
如上图,观察到子母火焰说明发生燃烧的是石蜡蒸气。
实验注意事项:
(1)所用导管不能太长,以免石靖蒸气在导管中凝站,导致实验失败;
(2)导管口应新入焰心附近
易错警示: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由石蜡蒸气凝华而成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不能描述为雾。
【典例精析】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
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一边燃烧,一边熔化,产生“烛泪
B.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置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可能被点燃
【举一反三】
【变1-1】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石蜡是无色无味的固体,硬度较小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C.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
D.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变1-2】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典例精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常规实验探究
1.《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燃烧展开了以下探究。 任务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小组讨论】 (2)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任务二:比较空间站中蜡烛的燃烧与地面有什么不同 (3)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课堂上,当蜡烛被老师点燃后,我们可以看到与地面蜡烛的火焰不同,①空间站中燃烧的蜡烛火焰呈现蓝色,②火焰形状近似球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请你选择一个不同现象加以说明。你的选项是_______(填①或②),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空间站内氧气浓度低,蜡烛燃烧不充分 B.在空间站里,重力较小,燃烧后的气体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不同 C.在失重情况下,粒子向各个方向的运动可能是相同的。
【举一反三】
【变1-1】《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 (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当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丙,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上,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
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CO2 B.N2 C.H2O D.O2
3.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③外焰温度最高
④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
4.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
C.实验3焰心部分的小木条最先碳化
D.实验4将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小组用小刀切取一段蜡烛,用下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用小刀切取蜡烛,说明蜡烛硬度较小
B.注射器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CO2
C.玻璃导管口处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D.蜡烛的熔化和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6.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发现蜡烛能溶于水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可推测外焰温度最高
C.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
7.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
(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只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