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单元测试1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的内容,涉及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题。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和阅读理解题,旨在测试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记忆以及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考察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历史变迁,重点在于了解各国的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国际局势变化。具体包括美国内战及其影响、俄国和日本的现代化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学习评价

一、选一选(每小题1分,共34分)

1.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法令是 ( )

①《宅地法》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在下图中,表示美国从法国购得,使其领土扩大近一倍的地区的英文字母是 ( )

3.美国领土扩张的大致方向是 ( )

A.从南向北 B.从西向东

C.从东向西 D.从北向南

4.美国内战中,北方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 )

A.力量对比占优势

B.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C.采取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措施

D.南方叛乱诸州准备不足

5.下列美国总统中,领导美国人民捍卫了国家统一的是 ( )

A.杜鲁门 B.林肯

C.罗斯福 D.门罗

6.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彼得一世改革

B.伊凡四世称俄国沙皇

C.1861年改革

D.俄罗斯帝国建立

7.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8.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共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D.都以失败而告终

9.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

C.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D.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10.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 ( )

A.倒幕运动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大和统一日本

11.19世纪中期,日本商业中心有 ( )

①江户②大阪③京都④东京⑤长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允许土地买卖

D.提倡西欧生活方式,努力发展教育

1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 )

A.幕府将军 B.大名

C.新兴地主 D.武士

14.下面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是( )

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彼得一世改革④1861年俄国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④

15.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主要内容都是废除农奴制

C.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 )

A.棉纺织业 B.冶金业

C.机器制造业 D.石油工业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位居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8.下列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 )

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坐飞机旅游

19.导致下右图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20.首先证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是 ( )

A.爱迪生 B.马可尼

C.法拉第 D.赫兹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竭力进行武力扩张,开拓市场

B.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D.资本大量输出

22.1882年形成了三国同盟,其成员国是 ( )

①英国②德国③日本④意大利⑤奥匈帝国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发现电磁感应原理的是英国科学家(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门捷列夫 D.法拉第

24.下列科学家,在电力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 ( )

①爱迪生②本茨③西门子④莱特兄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25.三国同盟集团的核心是 ( )

A.德国 B.奥匈帝国

C.英国 D.意大利

26.一战中,宣告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发生在 ( )

A.东欧地区 B.西欧地区

C.中欧地区 D.南欧地区

2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 )

A.意大利与法国

B.奥匈帝国与英国

C.德国与英国

D.德国与俄国

2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

A.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殖民主义战争

C.法西斯侵略战争

D.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战争

29.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线进行的三大战役有 ( )

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索姆河战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3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哪一国家最早退出战争 ( )

A.德国 B.意大利

C.俄国 D.奥匈帝国

32.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国的独立战争

D.美国内战

33.原是同盟国集团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国家是 ( )

A.法国 B.美国

C.意大利 D.奥匈帝国

3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正确排序是 ( )

①马恩河战役②俄国爆发“二月革命”③俄国攻入东普鲁士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二、填一填(每空l分,共18分)

35.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 奴隶宣言》,提高了人民的革命热情。

36.美国内战是由于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造成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 之间的矛盾。而 的存废成为南北方矛盾的焦点。

37.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 当选为美国总统。

38.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的失败宣告结束。

39.一战前组成的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 和三国协约。

40.1914年9月,英法军队和德军在巴黎北部的 展开会战,迫使德军后撤。

41.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中,一方是 集团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

4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事件。

43.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形成了西线、 、 三条战线。 和 起决定作用。

44.1916年,西线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 战役和 战役。

4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有 、 和 。

三、连一连(12分)

46.将下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同参战方连线。

参战国 参战方

英国

德国

俄国

法国

奥匈帝国 协约国

意大利

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 同盟国

日本

美国

土耳其

中国

四、读一读(共19分)

47.阅读下列材料:(7分)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就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请回答:

(1)这句话是列宁针对什么改革而言的?这次改革是由谁来主持进行的?(2分)

(2)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2分)

(3)这次改革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3分)

48.阅读下列材料(6分)

“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1)上述引文出自什么文件?(1分)

(2)它对正在进行的战争起了什么作用?(2分)

(3)这场战争历史上叫什么?有何意义?(3分)

49.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

材料二: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示意图(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两个国家工业生产发展最快?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3)这次科技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五、试一试(共17分)

50.简要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7分)

5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这场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这场战争带来了什么后果?(10分)

答案:

第三单元学习评价

1.B 2.C 3.C 4.D 5.B 6.C 7.D 8.D 9.C10.C ll.A l2.D l3.B l4.D l5.B l6.D l7.A18.C l9.D 20.C 21.C 22.B 23.D 24.B 25.A

26.B 27.C 28.A 29.A 30.A 31.C32.B 33.C34.C

35.黑人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和分辨事物的能力。《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内战期间的重要文献。

36.种植园奴隶主黑人奴隶制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北方的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主的联合政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尖锐,而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7.林肯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和分辨历史事物的能力。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战胜南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38.同盟国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l918年,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39。同盟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一战前,为了对付俄国和法国,l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这样,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40.马恩河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l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9月,在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附近英法军队同德军展开大会战,迫使德军后撤。

41.同盟国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一战前,为了对付俄国和法国,l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这样,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42.萨拉热窝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和分辨事物的能力。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很快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3.东线南线西线东线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东线作战双方是俄国与德国、奥匈帝国;西线是英法与德国;南线是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

44.凡尔登索姆河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双方伤亡近l30万人。

45.飞机坦克毒气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飞机、坦克、毒气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46.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归纳和分辨能力。复习时只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归纳与记忆,此题就比较容易解答。

47.(1)1861年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2分)

(2)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3)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3分)

提示:本题实际卜县考查了l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基础知识。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个重大转折点。

48.(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2)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2分)(3)美国内战;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3分)

提示:本题首先根据材料判断这就是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然后再发掘《宣言》在当时起什么作用。由于《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允许黑人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政府军队,从而壮大了北方军队的力量,扭转了战局。

49.(1)第二次科技革命。(1分)

(2)美国和德国。(1分)两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2分)

(3)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或促进经济发展,出现垄断组织)。(2分)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表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两个不同时期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美国发展最为迅速,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50.(1)主要原因: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大种植园经济,南北双方在关税问题和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3分)

(2)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美国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861-1865年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4分)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着重分析美国独立以后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就不难理解和回答好第(2)问。

51.(1)“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分)(2)“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2分)(3)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美国的参战,大大地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各交战国内的革命运动兴起。(2分)(4)后果:①“一战”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历时四年多,牵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l5亿多人。(2分)②在战场上,双方不断地使用新武器,飞机、坦克、毒气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分)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战”的认识。要注意“一战”爆发的根源、性质以及革命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80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