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单元测试5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特别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背景、原因及影响。题目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的掌握。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段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经济状况、军事冲突及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九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B.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C.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愈演愈烈

2.19世纪末,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制订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 B.垄断资产阶级控制了国家政权

C.各国经济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D.世界领土即将被分割完毕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 (  )

A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争夺世界殖民地

C争夺世界霸权 D争夺世界市场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

A.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5.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主要目的是 (  )

A.英德争夺殖民地   B.重新瓜分世界 C.重新争夺欧洲霸权  D.争夺巴尔干半岛

6、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矛盾的实质是 ( )

A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 争夺世界霸权 C 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D 普法战争

7.上个世纪初,在下列地区中,地区冲突直接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是 ( )

A.巴尔干 B.南亚 C.中东 D.海湾

8.上述地区冲突之所以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存在错综复杂民族矛盾 B.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C.所处战略地位重要 D.实行单边主义对外政策

9.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矛盾集中表现在 ( )

A 德国与俄国的争夺 B 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夺 C 英国与德国的争夺 D 英国与俄国的争夺

11.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最主要的矛盾是 ( )

A.法德矛盾 B.俄奥矛盾 C.英德矛盾 D.德俄矛盾

12.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其焦点是( )

A.争夺欧洲霸权 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海上霸权 D.争夺殖民地

13.1900年,德国外长皮洛夫曾指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 ( )

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 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

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 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来提高国际地位

14.1879年,德奥同盟是哪一矛盾发展的结果 ( )

A.德奥矛盾  B.俄奥矛盾 C.法德矛盾 D.德俄矛盾

15.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B.共同对付俄国威胁 C.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D.在全球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16.20世纪初,英国的欧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是 ( )

A.削弱法国 B.遏制俄国 C.放弃“光荣孤立” D.抵制美国势力渗透

17.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 )

A.三国同盟的建立 B.法俄同盟的建立 C.英法协约的签订 D.三国协约的建立

18.英国与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的原因是 ( )

A.英与法俄在争夺世界霸权问题上没有利害冲突 B.英德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了俄法关系

C.法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D.德、奥、意已经结成同盟,英国插不进去

19.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 )

A.三国同盟的建立 B.法俄同盟的建立 C.英法协约的签订 D.三国协约的建立

20.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2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下列条约出笼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法协约  ②法俄协约  ③德奥协约  ④英俄协约

A ③②④①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2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4、“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根本原因是 ( )

A 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 B 协约国最后满足了意大利的欲望

C 认为继续与德国结盟对意大利不利 D 对外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25.“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交战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二战的是 ( )

A塞尔维亚 B保加利亚 C波斯尼亚 D罗马尼亚

27.在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

A.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B.德军主力遭到重创

C.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D.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28.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索姆河战役

29一次世界大战下列战役发生在东线的是 ( )

A 马恩河战役 B 俄军的夏季攻势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30.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 )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B.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C.中国等国投入战争 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31.美国在“一战”开始后长时期保持中立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国没有参加两大军事集团任何一方 B.等待世界反战力量的加强

C.等待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机 D.美国的战略重点不在欧洲

32、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援助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止俄国革命影响

3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交战国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  B.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

  C.日德兰海战德国海军惨败   D.意大利态度转变退出同盟国

3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俄国经济特别落后,战争引起的危机特别严重 B.俄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

C.俄国最早建立工人政党 D.俄国工人政党没有受到机会主义的毒害

35.“一战”的最大后果是 (  )

A.社会主义的苏联建立 B.欧洲霸权发生了严重动摇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D.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发生转移

36.下列有关“一战”对政治格局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欧洲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出现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7、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战争②这场战争后欧洲开始走向衰落③这场战争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④这场战争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8、一战结束后,四大帝国瓦解,其中不包括 ( )

A.俄罗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匈帝国

39、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

A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B美国的参战 C协约国的经济实力更强 D同盟国始终两面作战

材料解析题

40、阅读材料并答题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皮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入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二)》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②据材料二、三,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③德国这种外交政策的变化对世界形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1、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皮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入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二)》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

?

②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

?

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

问答题

42、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为大陆霸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处在大陆之外的英国也密切关注着大陆霸权的转移,不断根据自身利益调整着对大陆强国的关系。

(1)指出在这100年内欧洲大陆霸权的转移情况。并指出转移的原因。

(2)概述英国在大陆霸权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英国对大陆外交政策的总特点。并分析英国持这种政策的目的。

(3)由此你如何认识对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4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两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怎样的不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这种不同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

44、回答下列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内容:

⑴ “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

⑵ 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的是什么?

⑶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⑷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性质各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九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答案

选择题

1—5 CCABB 6—10 AACCB 11—15 CDCBB 16—20 CDBBD 21—25 DBBDC 26—30 AAABD

31—35 CBAAA 36—39 DBCA

材料解析题

40、①着眼点在欧洲大陆。核心是防止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②德国对外政策已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即由“大陆政策”发展到“世界政策”。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赶上和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土。③德国疯狂对外扩张,和英国、法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总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1、①着眼点在欧洲大陆。核心是防止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②德国对外政策已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即由“大陆政策”发展到“世界政策”。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赶上和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土。③威廉二世将俾斯麦“打翻在地”,主要是因为他们政见不合。特点: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问答题

42、(1)转移和原因:①19世纪初,拿破仑屡次击败反法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掌握了欧洲大陆的霸权;原因是拿破仑顺应法国大革命的潮流,发动了法国人民保卫革命果实,法国一度控制了欧洲大陆。②19世纪上半期,俄国在欧洲处于优势地位;原因是反法同盟战胜了拿破仑,封建势力在欧洲一度占据上风。沙俄是神圣同盟的反动堡垒,在镇压匈牙利起义和1848年革命后其势力一度嚣张。③19世纪50――60年代,法兰西第二帝国处于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原因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拿破仑第二帝国统治促使了法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法国实力一度占优势。④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处于大陆优势地位。原因是德意志统一促进了德国的经济腾飞,跃居世界二号工业强国。同时在普法战争后削弱了法国,德国开始树立大陆优势。

(2)作用:英国在19世纪初帮助反法同盟击败了法国,削弱了法国;在19世界50年代又联合法国打败了沙俄;在普法战争中持中立态度客观上又削弱了法国;在19世界晚期又联合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共同对付德国。

总特点:大陆均势政策。

目的:防止大陆出现一国独霸大陆,进而挑战英国的海外和殖民霸权。是为了维护英国的世界霸权。

出发点:外交政策是为了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43、原因:英国是老牌子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的纺织业等旧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陈旧,资本家为获得更大利润,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更新国内设备和采用新技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也就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德国国家统一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和得自法国的矿藏,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金和补充了重要的资源;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提高生产率。

影响:①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②在英德矛盾的主导下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③以英德为主导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扩军备战,最终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4、答:⑴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霸权。⑵法俄同盟形成。⑶帝国主义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⑷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掠夺战争。①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意  三大帝国主义。

③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 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80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