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物理

2018年秋姜堰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第1次月考试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18年秋学期江苏省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期中检测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涵盖了力学、热学等多个物理概念和原理;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功、功率、机械效率、比热容、滑轮组等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察了九年级学生的力学和热学基础知识,涉及到了杠杆原理、功和功率、机械效率、比热容等核心知识点。

2018秋学期姜堰区实验初中学情检测(一)

九年级物理试题 2018.10.9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如图1所示的四种生活中的杠杆,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 B.筷子 C.起瓶器 D.独轮车

2.关于物体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3.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4.将80℃的铁块投入到40℃的水中,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最终铁块与水的温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 B.最终铁块和水共同温度为60℃

C.铁块具有的热量一定减小 D.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

5.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3所示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4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9.如图5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l>F2、P1>P2 B.Fl=F2、P1>P2 C.F1>F2、P1=P2 D.F1<F2、Pl<P2

10.如图6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粗糙的路面从a点向d点自由运动,其中b和d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球从a到c加速下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小球从c到d减速上坡,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小球在b和d时重力势能和动能都相等

D.小球从a到d的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1.如图7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将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AO的中点C放两支与B端完全相同的蜡烛,如果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在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直尺AB将

A.蜡烛燃烧过程中A将逐渐上升

B.蜡烛燃烧过程中B端将逐渐上升

C.始终保持平衡

D.不能保持平衡,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能恢复平衡

12.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G的物体匀速提升h,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拉力大小F,绳子移动距离为s,则下列动滑轮重力的表达式错误的是

A. B.(1﹣η)F C. F﹣G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如图8甲所示,用扳手拧螺帽时,图 ▲  (选填“a”或“b”)的握法更有利于拧紧或松开螺帽,原因是 ▲  .如图乙所示,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  滑轮,它 ▲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但可以 ▲  .

14.用10N的水平拉力,使质量为10kg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l0m,用了10s,则拉力做功 ▲  J,重力做功 ▲  J,拉力的功率为 ▲  W。

15.如图9所示滚摆从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  、动能为零的是 ▲  、机械能最大的是 ▲  .(填写位置序号)

16.如图10所示是一种神奇的“魔罐”,其制作方法是: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在橡皮筋的中间系一个钩码.当你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它能自动滚回来的原因是 ▲ 能转化为 ▲ 能,将“魔罐”滚动出去而不是平移出去,目的是 ▲  .

17.如图11所示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 ▲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抬起车把的力F为 ▲  N。

18.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 ▲  J/(kg•℃);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 ▲  J的热量。

19.如图12所示,滑轮重小于物重(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相同的高度,则所用拉力F甲 ▲  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 ▲ P乙,机械效率η甲 ▲  η乙.(选填“>”、“<”或“=”)。

20.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13所示,已知箱子重900N,斜面长3m、高1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 ▲ J,推力对箱子做的功是 ▲  J,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  N.

三.解答题(本题有9小题,共51分,解答22、23、24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1.(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14所示杠杆中,O为支点,请画出图中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2)请在图15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3)如图16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 

22.(4分)质量为 的金属块吸收 30800J 的热量后,它的温度从 升高到,求该金属的比热容.

23.(4分)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全程约,运行时间300h.中欧班列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时,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提供的牵引力约9.6×107 N,求:

(1)中欧班列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中欧班列在平直路面以v=20m/s匀速行驶时,机车功率约为多少瓦?

24.(6分)如图17所示,用500N的拉力,将的木箱匀速提升,所用的时间为30s,g=10N/kg.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5.(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18甲所示位置,可将右端或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  适当调节,由此可知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 ▲  .

(2)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明和小华意见不同.小明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明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 ▲  ,小华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明的好,请你说出小华的理由: ▲  .

(3)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是 ▲  .

26.(5分)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A和B,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如图19所示).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 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

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的卡片进行实验.

(1)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观察到的现象是 ▲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 ▲  ,因此它具有弹性势能.

(2)探究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 ▲  .

(3)探究跳起高度与橡皮筋形变量是否有关,请你为该小组提供使橡皮筋的形变量不同的两种方法:① ▲  ② ▲  .

27.(6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小阳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20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进行实验时为方便调节应 ▲  (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组装器材,目的是 ▲  ;

(2)实验中食用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3)由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实验表明, ▲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28.(7分)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21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  ,编号②处数据应为 ▲  .

(3)比较 ▲  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 ▲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  有关.

(5)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9.(8分)如图22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  (选填“小球”或“木块”),“动能”是指它在碰撞 ▲  (选填“前”或“后”)的动能;

(2)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  来反映动能的大小。该动能是由 ▲  能转化而来;

(3)由图中所给的器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木块碰后滑出木板,如何保证碰后木块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 ▲  。

A.降低小球开始在斜面上的高度

B.在斜面上辅上一块毛巾

C.增大小球的质量

D.在木块上放两个钩码

(5)小华探究该实验时选择用小车来撞击木块,通过你的分析你觉得探究该实验时选择用 ▲  较好(选填“小车”或“小球”).为什么? ▲  .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007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