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147中2015届九年级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6为单选,每题2分;7-9为多选,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 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黄桷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 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考点: 扩散现象;机械运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解答: 解: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说明盐分子进入到了菜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A错误.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废水分子进入水库的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B错误.
C、闻到花香味,是肉眼看不见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 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
分析: A、物体吸热,温度是不一定升高的,可以根据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来说明;
B、温度的升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C、温度降低,分子的运动就会减慢,内能就会减小;
D、温度是不能传递,热传递中传递的是热量.
解答: 解: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
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传递了热量;
C、铁块的温度降低,铁分子无规则运动减慢,分子动能减小,内能减小;
D、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化成了水.瓶内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物理量是( )
A.体积 B. 质量 C. 密度 D. 比热容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比热容也变化,只有质量是不变的.
解答: 解:A、体积变大,故本选项错误;
B、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C、密度变小.故本选项错误.
D、比热容变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密度和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这二者一般是不同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4.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两个冲程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被压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活塞运动的动能转化为混合气体的内能;做功冲程中,火花塞冒出电火花,将混合气体点燃,混合气体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动能.
解答: 解:在做功冲程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带动曲轴转动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C.
点评: 内燃机属于热机,热机就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机械,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需要引起注意.
5.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 一定带负电 C. 一定带正电 D. 可能不带电
考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 应用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吸引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 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故选D.
点评: 排斥的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6.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且有电流
B. 同一个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的亮度是一样的
C.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
D. 有电压就一定能形成电流
考点: 电压;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实际功率.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为电路提供电压);电路是通路.
(2)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3)电压是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
解答: 解: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但不一定有电流;故A错误;
B、同一个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的实际功率不同,故其亮度是不同的;故B错误;
C、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形成电流;即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故C正确;
D、有电压不一定能形成电流,还要看电路是不是通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明确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及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可解答此题.
7.(3分)(2011•阜新)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8.(3分)列现象中,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9.(3分)电压表和电流表是电路测量中的常用工具,有关它们的使用方法符合使用要求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0.(3分)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热”字,但从物理学角度看,其含义各不相同.例如“①天气炎热、②摩擦生热、③铁锅传热”中,表示热量的是 ③ ,表示温度的是 ① ,表示内能的是 ② .(填序号)
11.(3分)(2010•淮安)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将水放出,以防霜冻.隐含的物理知识是,水的 比热容 较大.气温降低时,水能 放出 (选填“放出”或“吸收”)较多的 热量 (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
12.(2011•桂林)人们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使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13.(3分)城市中的路灯是 并 联在一起的;家庭中的用电器都是 并 联在一起的;圣诞树上使用的“满天星”小彩灯是 串 联的.
14.计算器中的电流很小,大约100μA,也就是 10﹣A;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雷电时的电流高达2×,相当于 2×108 mA.
15.(3分)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V,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220 V,大量事实表明:只有 不高于36 V的电压对人身才是安全的.
16.一玩具电动火车要9V的电压才能起动,要 6 节干电池并将它们 串 联使用才行.
三、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7.(9分)夏日,半天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晒水箱受到阳光的热辐射可达2.1×107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箱内质量为、温度为的水吸收,这些水的温度可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18.(9分)用煤气灶把、初温为的水烧到,消耗了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48×l07J/kg.计算:
(1)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
(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J?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
19.(2008•门头沟区二模)如图所示,都是用 做功 方式改变内能,其中 乙 图可以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20.(3分)(2007•南京一模)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
(1)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你应当注意观察的是 D
A、打气过程;
B、打气时瓶内水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现象;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
(2)在你认为应当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瓶内出现白雾 ,这一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是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
21.(3分)小明为了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找来一段铁丝,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A.将铁丝放在火炉上烧,手感到铁丝发热;
B.双手捏住铁丝中间某一固定位置,反复弯动数十次,手指就会感到被弯折处温度升高;
C.用铁锤不断地敲打铁丝,一会儿感到铁丝发热;
D.将铁丝放入沸水中,一会儿铁丝也会变热;
E.将铁丝用砂纸磨一磨,被磨的部分温度升高;
F.将铁丝放在手心里焐一焐,铁丝也会变热.
请你将上述方法分成两类:
一类为: ADF (填序号),其方法(特点)是 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另一类的方法(特点)是 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
22.(5分)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王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下:
(1)在此实验中,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 升高温度 的不同;也可以 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 吸收的热量多,表明 水 的吸热能力大.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煤油 升高的温度更高.
23.(4分)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排斥 ,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 吸引 .如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荷只有两种 .
24.(2008•增城市一模)如图所示,甲图读数是 2.6V ,乙图读数是 .
25.(4分)两盏完全相同的灯L1、L2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都能发光,现要判断L1、L2的连接方式.(请完成下表)
26.(5分)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电流表应先用 大 量程试触;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 L2 的电流.合上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 460 mA;
(3)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测得总电流,请在图中用“×”号指出需改动的导线,并在原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连线;
(4)若合上开关后,灯均亮,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原因可能是 C .
A.电流表内部开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考点: 电流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用大量程采用试触发确定电流表量程.
(2)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分析电路图然后答题;根据图示电流表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电流表示数.
(3)电流表串联接在干路中,测干路电流.
(4)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解答: 解:(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先用大量程试触;
(2)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灯L2串联,测L2的电流;
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分度值是,示数为=460mA.
(3)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测干路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4)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短路或电路存在断路造成的;
A、如果电流表内部开路,电路开路,没有电流流过灯泡,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故A错误;
B、开关处接触不良,电路开路,没有电流流过灯泡,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故B错误;
C、电流表被短路,电流表指针不偏转,但灯泡发光,故C正确;
D、电源供电不足,电流表指针偏转,灯泡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1)断开;大;(2)L2;460;(3)电路图如图所示;(4)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电路分析、电流表读数、修改电路图、电路故障分析等问题;对电表读数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电表刻度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