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3.2电现象》同步测试
知识点一: 静电现象
1. 自然界存在 两种电荷。用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 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 。1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 库仑。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 的仪器,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______从一个物体上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4. 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实验得知A与B相互吸引;A与C相互排斥;C与D相互吸引, 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A. B. C. 。
5. 两个用丝线悬挂着的硬泡沫塑料小球,发生相互作用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两球都不带电;
D、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 也可能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
6.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C.摩擦创造了电荷
知识点二: 电流
7. 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 。
8. 电路里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①必须有 ; ② 。
9.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C.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流过。
知识点三: 电能
10.能提供 的装置,叫做电源。电源是把 的能转化为 。 如干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 能转化为电能。
11.使用电池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 。
教科版九年级《3.2电现象》参考答案
1. 正负 丝绸 玻璃棒 毛皮 橡胶棒
2. 电荷 库仑 1.6×10-19 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 电子
4. 负电 正电 负电
5. D.
6.A
7.电荷 正电荷 相反
8. 电压 通路
9.B
10.电流 其它形式的能 电 化学 机械
11.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