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A(1)答案
选择
1-7 C C B C D A D 8-14 B A A B A C D
二、填空
15、做功快慢 单位时间内做2J的功
16、费力 省距离 定 等臂 改变力的方向
17、杠杆 轮轴
18、小强 力臂较长
19、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换 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机械能不断减少
20、(1)增加力臂可以省力
(2)滑轮组能省力
(3)水平运动时,向上的托力不做功
21、(1)BCA (2)由于阻力,机械能在不断减少,到地面时的形变也在减少
22、重力势能 动能
23 2.5N 90% 克服杠杆自重做功
24、略
25、(1)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左 左
(2)略
(3)动力臂读错
(4)变小
(5)D
26、(1)略
(2)①、②
(3)滑轮组绳子股数
(4)小
(5)同一 不同
27、(1)钢球 速度
(2)木块移动的距离
(3)不能 木块将一直运动下去
28、 270N
29、 (1)5.4×107 J (2)3000N (3)3000N
30、 (1)略 (2)62.5% (3)210N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A(2)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1、B D E 2、不变 减小 3、500 255 255 0.25
4、力的大小 力方向上物体移动的距离 5、500 0
6、做功快慢 单位时间内,人骑车做功约为80J
7、(1)人的质量m(或重力G)体重计、楼层的高度h 卷尺、上楼所需时间t 秒表
(2)P = Gh/t
8、500 400 9、利用滑轮组能省力 10、0.2 2
11、1000 80% 12、400 100 125 76.2%
13、将卡片拉开, 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动能
三、作图题( 每题2分)
略
四、实验题 (每空1分)
1、向上F更省力 阻力臂相当时,动力臂更长(或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更大)
2、(1)右 水平 (2)OA不是F1的力臂
3、(1)弹簧秤反拉时,称的自重不可忽略
(2)动滑轮的自重
(3)用称钩拉动细绳
(4)改用更轻质的动滑轮
① 3 2 ② 62.5% 大于
五、计算题
1、 1280N 120J 128J 93.8%
2、 100N 500N 800N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A(3)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13、< < 14、1200 900 900 15、5×105N 66.7%
16、0 800 17、2 4 0.2
18、= > 19、0 10 2 20、 7
21、0.4 > 22、4 1.6 23、300 60
24、动 弹性势 重力势 动能和重力势能(机械能)
三、综合解答题
25、26、27、略
28、(1)1500N (2)40m/s (3) 1.8×107J
29、(1)70% (2)180gh/t 略
(2)体重计 (3)略
32、(1)略 (2)竖直匀速
(3)2.2
(4)0.75 0.6 80%
(5)减小
33、(1)反比
(2)1m
(3)0.4-3m
34、(1)探究速度对动能的影响
(2)使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同
(3)质量相等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速度 由牛与中学生的数据看出,在速度与质量都相同倍数时,中学生的动能更大。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B(1)答案
一、选择题
1-6 CDCCBD 7-12 CBDABD 13-15 DAA
二、填空题
16、甲 乙 17、温度 热量 内能 热量
18、略 19、b
20、略 21、上海 沿海水多,水比热大,温度变化小
22、220V 3V 23、做功 热传递
24、0.06 83.3%-100%
三、实验与作图题
25、略 26、短路 烧坏电源 略
27、(1)匀速 2.4 75%
(2)增大
(3)变大 不变
(4)弹簧测力计方向不与绳子方向一致,存在较大摩擦 偏小
28、体重 楼高 上楼时间 C
29、(1)B A (2) 质量 初温 (3)煤油 (4)不可靠 略
四、计算题
30、解:(1)W=FS=20×15=300J
(2) P = W/t =300/30=10W
31、解:(1)6.3×107J
(2)5.25
(3) 1.05×108J
32、解:(1)3米 (2)700牛 (3) 使用轻质牢固的滑轮 (适当增加物重)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B(2)答案
一、选择题
1-6 BBCCBB 7-12 CBCBCD
二、填空题
13、快慢 汽车发动机每秒做功80000J 14、不变 增大
15、50J 5W 0 16、2.1×105 比热 热量
17、甲 力臂 串 18、串 并 S2 S3
19、压缩 96 20、弹性势 动 重力势
21、1:1 3:1 22、600
23、160 200 80℅ 24、70℅ 180W 77.5℅
三、应用与设计题
25、26、27、28略 29、> 内 机械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0、(1)木桩陷入沙的深度
(2)物体的质量相同时,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所处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3)高度;质量
31、甲 乙 57℅ 83℅ 越小 提高物重
32、100 2.52×107 5.04×106
四、计算题
33、解:(1)∵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F=f=1800N
(2) v=P/F=6×104W/1800N=33.3m/s
34、解:(1)因为专用车匀速行驶,所以牵引力F=f=3.0×103N 1分
牵引力做的功W=Fs=3.0×103N×5.6× =1.68×107J 1分
(2)消耗燃油的质量:m=ρV=0.8×/m3×1.5×10-=1.2kg
燃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Q=mq=×4×107J/kg=4.8×107J 1分
热机效率η===35% 1分
35、解:(1)∵F1=(G物+G动)/n=(600N+30N)/3=210N<250N 1分
∴绳子的拉力没有超过绳子的最大承受力. 1分
(2)图略 1分
F2=(G物+动)/n=(600N+60N)/4=165N, 所以小明爸爸的想法正确.1分
(3)∵η1=W有用1/W总1=G1h1/F1s1=G/(G物+G动) 1分
η2=W有用2/W总2= G2h2/F2s2=G/(G物+动) 1分
∴η1/η2=(G物+2G动)/ (G物+G动)=(600N+60N)/(600N+30N)=22:21 1分
(4)综合上述计算可知,小明的方案机械效率高,爸爸的方案较省力,但小明的方案比较安全,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小明的方案好. 2分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B(3)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13、100N 14、10N、5N 15、5000J 500w 16、3:5 17、增加、做功、温度
18、减小 减小 19、机械、内 20、比热容、2.1×106J
21、并、并、电、内、电、内、光 22、内 机械 做功 23、省力 25牛 24、5W
三、作图题( 每题2分) 25、略 26、略 27、略
四、实验题 (每空1分)
28、水平 力臂 左 1 小 29、匀速 2.4 24 83.3% 增大
30、受热均匀 加热时间 B
31、木桩陷入沙坑中的深度 ﹤ ﹤ 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2、(1)速度 做功 大 ⑵不合理, 因为没有控制速度相等
⑶尽量使木块的位置在小车下滑的直线上(其他答案合理就行)
五、计算题
33、100N(3分) 20W (3分) 90%(3分)
34、2.1×107J(3分) 0.25(3分) 50%(1分)
35、略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C(1)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16、4 、 3 17、有电源 通路
18、容易导电的物体 ①③⑤⑦⑨ ②④⑥⑧⑩
19、L1、 L2 、 L1和L2 20、冷、热
21、4 、1.5、2.5
2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右 23、并联 S2和S3
24、0-3A、 1.4A、 0-0.6A、 0.28A、 1.12A
25、不正确、电压表正负接线反接
26、烧坏、不烧坏
27、小、大
三、解答题
28、0-3A、0.1A、2.5A 0-3V、0.1V、1.4V
29、(1)正负接线柱接反 (2)量程选择太大 (3)量程选择太小
30、(1)变小 、变大
(2)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过程中,由绝缘体变为导体
31、(1)D C A B (2)47、47 (3)等效替代法
32、图略(1)R=U/I ①保护电路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断开、A、电流
33、I = 0.9A
34、U1 = 4V、 R2 = 8Ω、U = 7.2V
35、0.33A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C(2)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13、其他形式、电能、电能、化学能
14、串联、并联
15、不高于36V、导体
16、略 17、(1)开关 (2)灯泡亮度 (3)乙、不会形成大电流,烧毁电表及电源
18、1.5A、8 19、0.5、3、10 20、26 、欧姆
21、保护电路、增大、0.1 22、(1)灯泡变暗 (2)电压表示数变大
23、(1)并联电路中各电流的关系 (2)改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试验
三、解答题
24、略 25、(1)10Ω(2) 20Ω 26、(1)90Ω(2) 0.3A (3)36Ω
27、(1)灯 L短路、电阻 R断路(2)灯 L短路、电阻 R断路
(3)不能,两种情况下,电压表都没有示数
28、(1)略 (2)变大 (3)2.5V (4)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9、(1)略 (2)略 (3)1.7A、2Ω
30、(1)B (2)2、E、5Ω (3)4N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C(3)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13、1.5、电能、内能 14、3:5、1:1、5:3、1:1
15、20、0.3 16、用10Ω、20Ω串联、用40Ω、120Ω并联或其他方案
17、(1)减小、不变 18、变大、变大
19、< 20、3V、15 21、属性、横截面、温度 22、0.5A 12Ω 10Ω
三、作图题
23、24、略
四、实验与探究
25、(1)AD(2) AC (3)串联电流表或灯泡
26、(1)不成、电流电阻乘积不等、电阻电压变化
(2) 电阻R`、滑动变阻器、电压表 (3)25Ω
27、(1)断开、右、图略 (2) 1.8、0.24、7.5
(3)移动滑片,测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4)待测电阻形成断路
28、电压表、 电流表几乎不动
五、计算与应用
29、(1)略 (2)5Ω 30、(1)6V (2)12Ω
31、(1)0.1A、0.6A (2)R`=10Ω 、0-50Ω(3)并联在定值电阻R`两端(略)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D(1)答案
一 、选择题(28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26分)
三、解答题(46分)
25.(每图2分,共6分)答案略 (请注意:第(2)题为两个图,共4分)
26.(2分)略
27.( 每空1分,共6分) (1)在R一定时,I与U的关系
(2)大于 右 移动滑片P 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3)R断路或P移至左端(其它只要合理即给分)
28.(11分)(1) 图略 (2分)
(2)F=1/2(G物+G动)=1/2(400N+100N)=250N (2分)
(3)S=2h=10m W总=FS=250N×10m=2500J (2分)
P= W总 /t= 2500J/10s=250=ρv=1.0×103×100×10-3=100Kg (1分)
Q 吸=cmΔt=4.2×103×100×20 =8.4×106 J (2分)
Q 放=Q 吸 /η=8.4×106 J/0.4=2.1×107 J (2分)
t=2.1×107 J/(1.0×103×1.5)=1.4×104s (2分)
30.(4分) (1)I=U1/R1=2A (2分) (2)U2=IR2=8v (2分)
31.(10分) (1)I1=U/R1=0.4A I2=U/R2=0.2A I=I1+ I2==0.6A (3分)
(2)R=U/I=2.4V/0.6A=4Ω (3分)
(说明:用并联电阻公式解给1分)
(3)R< R1(或者说: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电阻) (2分)
因为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因而总电阻变小了(2分)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D(2)答案
一、选择
1-6 A C B B C D 7-12 D B B C B D
二、填空
13、省力 16 大于 14、 9000 90000 15、 360 400 40 90%
16、弹性势能 动能 17、0.55 18、断路 通路 b
19、暗 温度越高,钨丝的电阻越大 20、(1)串联(2)相等
21、a 没有 22、10 大 23 (1)右(2)左 D
24、(1)略(2)保护电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5、(1)5 0.9
三、作图
26、略
四、实验题
27、(1)略 (2)电压 电流 (3)断开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电流表示数减小 (或电压表示数减小) (5)0.5 4 8
(6)右 (7)电压表
28、(1)甲乙(2)3.0×105
五、计算题
29、(1)0.3m/s (2)1800J (3)180W (4)80% (5)变大
30、4.2×108 5
31、(1)5V (2)50摄氏度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物理D(3)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1.5V,220V; 14、不能,能,并联,串联; 15、做功,热传递;
16、压缩,2; 17、5,0,5; 18、串联,并联;
19、1.26×106 ,0.03; 20、A,5; 21、2.5,10;
22、串,20; 23、变小,变小,不变; 24、15,8。
三、综合应用〔本题共7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每小题2分)
26、(6分)
(1) I1 =U/R1=10V/40Ω……………………(1分)
=0.25A……………………………(1分)
(2)I2= I干- I1…………………………………(1分)
=0.75A-0.25A=0.5A……………………(1分)
(3)R2=U/I2……………………………………(1分)
=10V/ 0.5A=20Ω………………………(1分)
27、(8分)
(1)V木=h/t=4m/40s=0.1m/s (1分)
W有用= G木·h=900N×4m=3600J (1分)
(2) P木= W总/t= F·S/t =400N×4m×3/40s=120W (2分)
(3) η= (W有用/ W总)×100%=(G木/3F)×100%=[900N/(3×400N)]×100%=75% (2分)
(4) 变大 (2分)
28、(5分)
(1)D、C、A、B(2分)
(2)47,47(每空1分,共2分)
(3)等效替代法(1分)
29、(8分)
(1)实物电路如右图(2分),
断开(1分)
(2)B(1分)
(3)13.5,67.5(每空1分,共2分)
(4)升高,变大(或降低,变小)(每空1分,共2分)
30、(5分,每空1分)
(1)
(2)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B , 1.5
31、(10分)
(1)保护电路,避免因电流过大损坏电流表。 (1分)
(2)P在c点时,U电源=Uc+Ic·R0,即U电源=4V+0.4A·R0 ① (1分)
P在d点时,U电源=Ud+Id·R0,即U电源=3V+0.6A·R0 ② (1分)
由①、②式得, U电源=6V (1分)
R0 =5Ω (1分)
(3)伸长量 (1分)
(4)Rcd=Rc- Rd=4V/0.4A- 3V/0.6A=5Ω (1分)
Rcd/ R1=Lcd/Lab 即:5Ω/ R1=2cm/6cm R1=15Ω (2分)
(5)I=U/( R0+ R1)=6V/(15Ω+5Ω)=0.3A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