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中考典题补充
1. (2014·杭州中考)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也越大,比热容与热量有关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A、B选项均正确;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C
2.(2013 ·烟台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是0 ℃,其内能也是零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解析: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选项错误;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它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B选项错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C选项错误。
答案:D
3.(2013·滨州中考)正在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片中熊二能够嗅到树林深处的蜂蜜味是因为蜂蜜(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熊二能够嗅到树林深处的蜂蜜味,是由于蜂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4.(2013·潍坊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解析: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对于不同的物体,无法通过温度的高低来判断内能的多少,故A选项错误;只有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即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上,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上,若内能不同的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B选项错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选项正确;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6. (2012·哈尔滨中考)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
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解析: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时,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弱,故A选项错误;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变化三者共同决定的,故B选项错误;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选项错误;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末温低的物质温度变化小,说明它的吸热能力强,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7. (2012·江苏泰州中考)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解析: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到对方分子的间隙中去了;在热水中墨水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间隙 温度
8. (2012·安徽中考)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 kg,水的温度升高10 ℃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 J/(kg·℃)×5 kg×10 ℃=2.1×105 J。 答案:2.1×105
9. (2012·四川广安中考)小旺看见人们在冬天常使用热水袋取暖,他灵机一动发明了“水床”——在床形的塑料袋内充上水。冬天用电热器给水加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人睡在“水床”上面比直接睡在床上感觉暖和。夏天充入冷水,躺在上面又感觉非常凉爽。这种床用水作介质,这是因为水的______比较大。 解析:在用电热器给水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用水作为吸收热量的介质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多,利于降温。 答案:升高 比热容
10.(2012·山东烟台中考)小明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是最有可能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析:(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先调整下面的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再调整上面的铁夹,使悬吊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正好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2)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除相同的酒精灯和烧杯外,还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与初始温度相同。(3)在多数情况下,水(或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但第6 min食用油的温度为47 ℃,与前后的温度差值都没有体现出相应的规律,所以第6 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数据错误;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时,既要分析加热相同时间后水与食用油温度的变化,也要分析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来得出水与食用油吸热本领的大小不同。 答案:(1)调整下面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3)第6 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 min、10 min和食用油在第2 min、4 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只答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