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中考典题补充
1.(2014·广东)如图1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分子间的距离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可以让台灯悬挂在下边。
答案:B
2.(2014·广东)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也有内能,故B选项错误;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下降,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出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3.(2014·陕西)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2014·山东潍坊)在索契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贾宗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铜牌。他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如图2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贾宗洋( )
新$课$标$第$一$网
A.从点下滑到点过程中,动能增加
B.从点运动到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C.在点的机械能等于点的机械能
D.在点的重力势能等于点的重力势能
解析:贾宗洋从点下滑到点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因而他的动能增加,故A选项正确;他从点运动到点过程中,所处的高度增加,因而他的重力势能增大,故B选项正确;他从点下落到点过程中,处于腾空状态,与雪之间没有摩擦,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他的机械能守恒,因此他在、两点的机械能相等,故C选项正确;他在、两点所处的高度不同,因此他的重力势能不同,故D选项错误。
答案:ABC
5.(2012·南京)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3所示。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
(2)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
当 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 有关。 图3
(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 (填序号)。
①f甲>f乙 ②f甲 解析:在实验中探究小车的动能大小与其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所以研究对象自然是小车。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则表明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小车速度越大,小车做功越多,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两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答案:(1)小车 (2)质量 速度 (3)③http :// 6. (2012·安徽)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水的温度升高10 ℃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 7. (2012·四川广安)小旺看见人们在冬天常使用热水袋取暖,他灵机一动发明了“水床”——在床形的塑料袋内充上水。冬天用电热器给水加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人睡在“水床”上面比直接睡在床上感觉暖和。夏天充入冷水,躺在上面又感觉非常凉爽。这种床用水作介质,这是因为水的______比较大。
解析:在用电热器给水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用水作为吸收热量的介质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多,利于降温。
答案:升高 比热容 8. (2012·山东烟台)小明设计了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析:(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先调整下面的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再调整上面的铁夹,使悬吊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正好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2)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除相同的酒精灯和烧杯外,还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与初始温度相同。(3)在多数情况下,水(或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但第6 min食用油的温度为47 ℃,与前后的温度差值都没有体现出相应的规律,所以第6 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时,既要分析加热相同时间后水与食用油温度的变化,也要分析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来得出水与食用油吸热本领的大小不同。
答案:(1)调整下面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3)第6 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 min、10 min和食用油在第2 min、4 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只答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