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趱行(zhán) 怨怅(chàng) 虞侯(yǔ)
B 怄气(òu) 恁地(nèn) 罗唣(zào)
C 省得(shěng) 逞辩(chěng) 气喘(chuái)
D 聒噪(guā) 还言语(huán) 吹嘘(xū)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 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
C 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 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3、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B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C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
D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4.对选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C.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D.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益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①如今正是尴尬去处/在生人面前,他显得很尴尬
②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③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这类勾当事,只有他才能干出来
④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她是商场上的女强人
⑤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他喜欢自我吹嘘
⑥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6、填空
本文在情节上主要安排了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写
暗写 ,两条线索在 相交,形成故事高潮。
(2)本文记叙了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的 ,社会的 ,歌颂了起义英雄在反封建斗争中伟大的
和 。
7、对下列语言和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扬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扬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扬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扬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扬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表现了扬志观察仔细,处世谨慎,虑事周到。
8、文中反复提到押送路上的炎热天气,对起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气氛,激化扬志一方的内部矛盾,为扬志日渐孤立以至最后失败做准备。
B、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炎热而口渴,因口渴而买酒,以至于入人圈套。
C、为扬志一行后来在黄泥岗买酒中计埋下伏笔。
D、纯客观的描写,与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无关。
9、对扬志失败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扬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扬志与都管虞侯各怀私心
③黄泥岗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扬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对晁盖吴用一方取胜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劫取生辰纲是正义之举 ②众好汉团结一致,协同作战
③众好汉武艺高强 ④占有天时和地利
⑤巧妙利用敌人矛盾,瓦解对手 ⑥分工精细,组织、谋划、转信、引诱等均有落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④⑤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二、阅读理解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 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解释下列词语
却才—— 端的——
2、小说的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采用补叙的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开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采取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答案: 1、B 2、B 3、C 4、A 5、C
6、(1)扬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黄泥岗 (2)腐败 黑暗 智慧 力量
7、B 8、D 9、D 10、D 11、C 二、1、刚才 真的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