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复习专题 NO·11
专题:捕蛇者说 班级: 姓名:
主备人:朱珍红 审核人:徐美云 时间:
(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1.选文作者是 (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
3. 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课内阅读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岁赋其二( ) (2)几死者数矣( )( )
(3)更若役(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5)君将哀而生之乎( ) ( 6)殚其地之出( ) (7)犯寒暑( ) (8)又安敢毒耶( ) 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文:
6.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答:
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9.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三).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0、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11、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②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③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选自《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①畏日:对日辰的迷信忌讳。②直:通“值”,正当着。③椸(yí):衣架。
12.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义。
(1)甚:________________。 (2)悉:________________。
(3)故:________________。 (4)购: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上的句子。
(1)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9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汪然出涕曰( )向吾不为斯役( )积于今六十岁矣( )隳突乎南北( )
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听妇前致词()惟有乳下孙()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18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
答: 19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0、尽管两文的主题略有不同,但在揭示主题的手法运用上,可以说是同中有异的。说说他们的异同点
(四)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2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ì )食:吃
C. 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
2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
2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2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2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 )( )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2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不愠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8.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2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3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答:
(一)1、 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黔之驴》 2.(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3.(3分)外形 毒性 药性
(二)4.(1)每年 (2)几乎、多次 (3)更换 (4)冒着 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着 ④怨恨
5.(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对即可。“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
6.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2分。)
7.D 8.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9.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10.(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 11、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
12.(1)厉害 (2)全都 (3)原来 (4)悬赏 剖析:注意“购”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悬赏。
13.(1)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正好是子年,而老鼠是子年的神灵,因而很爱护老鼠。(2)结果杀死的老鼠堆积如山,扔到偏僻的地方,臭味过了几个月才散尽。剖析:“以为”解释为因为,“已”解释为停止。
14.对于害人的东西,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会猖狂、横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有彻底将它们消灭,才能杜绝祸患。剖析:从鼠的角度:讽刺钻了时机空子的恶人,以为可以永久饱食无祸,结果情势一变,灾祸便难免了。从人的角度:告诫人们对敌人不能仁慈,而恶势力无论怎么猖狂,只要坚决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四)15、D 16、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走:跑,这里 前:上前,向前。指逃跑。唯:只,仅。
17、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18.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19、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残酷,社会矛盾的尖锐,而且深刻了解了柳宗元和杜甫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20、相同点: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由一个主要人物叙述的手法,或隐或现地揭示主题
不同点:
1.两位主人公叙述中使用的手法不同。
蒋氏的叙述,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老妇的哭诉,采用了委婉的层进手法
2.揭露差吏凶暴的手法不同。
《捕蛇者说》一文,在蒋氏的自陈心曲中,“逼租”这一场面描写得非常具体形象
《石壕吏》则不同,诗人巧妙地借老妇三个层次很有针对性的对话,烘云托月地将吏人作威作福、鱼肉人民的凶狠嘴脸和蛮横言辞于无文字处显现出来了。
(四)21.B 22.尽 困苦不堪 23..捕蛇 24..1(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2来过完我的岁月。 25.(1)AD BF CE (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26.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27.C 28.1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第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29.D 30.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