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初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初三语文试卷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三个部分。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题目内容涉及古代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议论文阅读,同时包括了一些贴近生活的实用文段阅读。此外,试卷还考察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技巧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

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醒: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司马迁注意到雇农陈涉的“hóng hú 之志”,柳宗元倾听“赋敛之毒”的控诉,“闻而愈悲”,范仲淹在写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后说出了另一番话,欧阳修的“乐”寓意深长,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他的社会理想,吴均在给朋友的信中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jīng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愿望……古人写文章,往往就是这样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愈能得心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B.青春创业片《中国合伙人》以“零负评”口碑引发观影热潮,不少观众看完片自发鼓掌。

C.通过她的眼睛,可以折射出她内心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D.用6.3元过一天,你行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这个活动,以增进人们对贫困的感受。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日,国务院要求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完善校车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B.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纳入扶贫范围。

C.一项最新的研究估计,地球上的物种可能多达880万,不过人类知道的只是其中的近四分之一左右。

D.26日,北约战机越境空袭了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造成24名巴士兵死亡、13人受伤。此举引发伊斯兰堡方面强烈不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便要还家(同“邀”) 尝与人佣耕(被雇佣)

天下独绝(妙到极处) 波澜不惊(起、动)

B.杂然而前陈(摆放) 已尽吾齿(牙齿)

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C.去国怀乡(京城) 争高直指(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往往因死者相藉也(常常,经常)

D.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吾谁与归(回家)

貌若甚戚者(悲伤) 将兵徇蕲以东(攻取)

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20分)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 意思相近。

(2)《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季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冬季景色的句子是“ ”。

(5)《浣溪沙》中“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的结合,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6)《与朱元思书》中的“ , ”总写了富春江景色的特点。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8)浮光跃金, 。

(9) ,并怡然自乐。

(10)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社稷”代指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垂髫”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提携”都代指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代指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6题。(6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6.(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0题。(14分)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 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

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是岁之春 (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以怪之矣 B.以啮人,无御之者 C.不以物喜 D.祭以尉首

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今 天 不 遗 斯 民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4分)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11.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___

14.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5—17题。(10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③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也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④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⑤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⑥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5.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文章第⑤小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一 碗 米 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8.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19.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20.“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3分)

2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22.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三、作文(60分)

①总想为你唱支歌

②陶醉

要求:(1)从①、②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初三语文试卷答题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 )(2分)3.( )(2分) 4.( )(2分)

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20分)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 意思相近。

(2)《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季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冬季景色的句子是“ ”。

(5)《浣溪沙》中“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的结合,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6)《与朱元思书》中的“ , ”总写了富春江景色的特点。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8)浮光跃金, 。

(9) ,并怡然自乐。

(10)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社稷”代指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垂髫”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提携”都代指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代指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6题。(6分)

6.(1) 。(1分)

(2)

(3)

(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0题。(14分)

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年( )  ②是( ) ③属( ) ④雨 ( )   

(2) ( )(2分)

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今 天 不 遗 斯 民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2)                               

10.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4分)

11.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

14.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5—17题。(10分)

15.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文章第⑤小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18.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尴尬

②使劲

19.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20.“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2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22.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三、作文(60分)

①总想为你唱支歌

②陶醉

要求:(1)从①、②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月考试卷答案:

1.鸿鹄、经纶2.C 3.C 4.A 5.略

6.(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中秋之夜,天色渐晚,暮云像知人事一样早早地散去,露出了十五的圆月。明月当空,月色如水,让人感觉到清寒之气。在这寂廖广阔的宇宙中,明月慢慢地转动着她玉盘一样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流逝着。

(3)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

7.(1)第二年。这。同“嘱”,嘱托,劝酒。(2)C 8.今\天不遗斯民

9.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像老鹰飞到天上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样的山峰,就会平息那颗追名逐利的心。

10.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

11.包装上的食品说明。(1分) 这个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食品说明称为食品的“简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2.举例子。(1分)真实具体的(1分)说明了原料排序的法规要求(或说明了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该排在最后一位)。(1分。意思对即可。)

13.不能删去。(1分)“可能”表示推测(或起限制作用),(1分)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1分)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意思对即可)

14.选择调味牛奶。(2分)“调味牛奶”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调味的成分,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1分)“乳饮料”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成分,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达不到增加营养的目的。(1分)(意思对即可)

15.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3分)

16.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每个要点1分)

17. 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18.①“尴尬”写出了父亲付不出米粉钱时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态。(2分)

②“使劲”写出了杨店主因感动而用力握住父亲的手的动作。(2分)

19.父亲的信守承诺和杨店主的真诚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点题(言之有理即可,4分)

20.杨店主被父亲的真诚所打动;杨店主要为父亲了却这桩心愿;他想通过为父亲再做一次米粉来表达他的情意;表现了杨店主的善解人意。(答对一点给一分,答出三点, 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

21.父亲是个信守承诺、执着坚毅的人。十五年前,他在桂林因钱包丢失,未能付给杨店主一碗米粉钱,承诺以后一定要付给他。事隔多年,“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所以他专程来到桂林,千方百计找到杨店主,归还了米粉钱,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答出父亲的性格特点1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

22.选文以“一碗米粉”为线索(1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埋下伏笔;中间使用插叙手法,插入对往事的回忆,释疑;结尾点明中心,呼应题目(答对一点给一分,答出两点, 给3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60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