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四平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默写题
1. 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出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以哲思给人激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读写
2.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政绩卓著,在诗词文赋方面均有大成。请结合图片完成各小题。
(1)请用简体字把《前赤壁赋》中画线部分描写月亮的句子书写在对应的田字格内。
(2)请用成语概括“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景象_______________。
(3)“壬戌”一词中画线字的拼音是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①_______________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②_______________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 suī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语段中①处横线上应填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②处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 B.然而 C.因为 D.所以
(3)语段中③处横线上应填的汉字是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4.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课了,小明说:“老师,您别走,这道题我还没明白,请您快给我讲一下!”(有“您”“请”礼貌用语,表达得体)
B.缺少自信会导致很多孩子做事蹑手蹑脚、畏缩不前。(成语使用得当)
C.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比喻句)
D.今年冬天,我市第一次因极端天气给中小学生放假的原因是由于先雨后雪,路面结冰,安全隐患多导致的。(有重复啰嗦的语病,去掉“的原因”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宋濂号____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__家。
(2)下列各项中“遗”意思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是( )
A.路不拾遗 B.岁有裘葛之遗 C.以遗陛下 D.将以遗所思
(3)下列各项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夹叙夹议,议论的部分让文章“赠序”的目的明确,主旨鲜明。
B.选文开篇作者交代“家贫”,是为了让马生也和自己一样“嗜学”。
C.作者写“今诸生学于太学”一段既是对马生的勉励又有生不逢时的遗憾。
D.此文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相近的主旨——意在告诉马生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
(4)文中有多处对比,请结合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5)宋濂的这篇文章言辞恳切,他的哪一个经历或者哪一种观点对你的学习最有帮助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于令仪诲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注】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⑦延:请。⑧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下列选项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其欲与之(给) B.汝素寡悔(质朴) C.卒为良民(最终) D.足以衣食(足够)
(2)给画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文中的于令仪具有哪些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了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朝着通往村里的小路。在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顿时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不论你是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拥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母亲,她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正在炊烟里忙碌。
我突然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中的孤独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地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中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起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到炊烟了,炊烟成了一种记忆了。这记忆仿佛是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不同的人看到炊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选文中在写田间劳动的汉子和远行的游子看到炊烟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2)文中有两处对炊烟的描写都非常传神,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它们各侧重写炊烟的什么特点? ①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②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
(3)你怎样理解文题“遥远的炊烟”的含义?
(4)阅读全文,作者借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哪些情感?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被赋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中国人对北斗有着熟悉而亲切的认知。如今,仰望星空,由数十颗人造卫星组成的新的北斗“星座”更加璀璨。
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这是自豪的宣告,折射出这一完全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的来之不易;这也是热情的邀约,体现了中国北斗作为向全世界贡献的重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诚意和决心。
在享受便捷高效导航服务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将梦想照进现实的伟力,深深感佩于为实现梦想而追求卓越的执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凝结着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高度评价,“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战略成果”。
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起步晚、底子薄,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在卫星导航频段逾期最后时刻完成首次卫星发射、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再到两年多时间1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破解星载原子钟、北斗国产芯片、星间链路等“不可能”,经历1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和世界级难题的攻克、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闪耀着“混合式”星座、短报文通信等独有的中国智慧火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蹚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超越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中国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可以让全球用户享受到多系统并用带来的好处。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北斗作为国家名片的形象持续深入人心。中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之后却主动向全世界开放。这种开放融合的胸怀和理念,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将进一步锤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能力。
进入全球服务的新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着广阔前景,也面临全新挑战。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大有可为。
(《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0日05版)
(1)开篇引用“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有什么作用?
(2)为了体现“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选文列举了哪些事实论据?
(3)“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这句话意在突出什么?
(4)请你结合选文的相关内容,从“大国担当、大国工匠、大国风范”中任选一词谈谈你的读文感受。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嫦娥五号(Chang'e-5),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计划将实现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球表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四个首次是振奋人心的壮举,体现了科技进步和巨大突破,这预示着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将是我国太空探索的重大进步,也是我国太空探索能力的新里程碑。嫦娥五号的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11月30日4时40分,嫦娥五号合体顺利分离。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12月2日22时,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
(1)从材料一中选出一个关键词,并结合该关键词对材料一的最核心内容加以概括。
(2)材料二是嫦娥五号工作的时间点,看起来不够一目了然。为了让读者很快了解它的工作状态,这一部分写在说明文中适合运用哪种说明方法?
(3)我们国家把探月计划称为“嫦娥计划”,把此计划的系列探测器称为“嫦娥×号”,请你结合相关的神话传说给这样的命名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六、名著阅读
10.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九年级必读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也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梁山好汉们最后的失败是因为内部的不团结。
B.《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具有浓郁的个人主义色彩。
C.艾青的诗不仅具有散文美,还流动着忧郁的情绪,这情绪也是特殊的时代背景——解放战争造成的。
D.《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这部小说代表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2)结合语段回答问题(二选一)。
甲:( )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 )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儒林外史》
乙:看那人时,怎生模样,但见: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水浒传》
①甲选文中括号里应填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②甲选文中此人大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想表达什么? ③乙选文所写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一个和乙选文中人物相关的情节及书中该人物的最后结局。
七、写作
11.
从下面两个作文中任选其一作文。
【作文一】题目:那温暖还在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
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