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广东省广州市茂港区200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检测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语文检测题,涵盖了拼音、字词解释、古文理解、诗词鉴赏以及写作等多个方面。试卷内容涉及《出师表》等经典课文,并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和作文等多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拼音、字词解释、古文阅读理解、诗词鉴赏以及作文写作能力。特别强调对经典古文和诗词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茂港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____ 姓名      班级     评价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倏忽(shū )   浑沌(  tún   )    睿智(  rùi  )    崩殂(  cù  )   B.菲薄( fěi    )   攘除( ráng   )    陟罚(  zhī  )    行阵( xíng  )   C.拒谏(  jiàn  )   盘庚( gēng   )    强聒( guō   )    不恤( xù    )   D.会晤(  wǔ    )   咨诹( zhōu   )    夙夜( sù    )    宽裕(  yù   )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2分)   A.相与(相互、一起)   一饭三吐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守以畏者(害怕)   B.由此德也(奉行)     崩殂(死)    益州疲弊(困苦穷乏)   C.存亡之秋(时候)     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性行淑均(公正,平均)   D.名实(名义和实际)   举先王之政(推行)           不事事(做)

3.下列句子与“南海之帝为倏”中“之”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B、尝试凿之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 )(2分)

A.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B.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5.诗文积累 (8分)  ①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只要努力奋斗,理想终会实现。正如李白的《行路难》中所说的: ,   。  ②王翰的《凉州词》中表现将士醉卧沙场的豪放和视死如归的勇气的诗句是:                ,    。 ③《咏煤炭》一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出力的诗句是:  。  ④《虞美人》中以春水喻愁思把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诗句是:

⑤辛弃疾的《破阵子》描绘战斗壮阔场面的句子是 , 。词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的句子是 , 。同时词人用 , 。表达他和朋友共勉之语,也是词人的壮志。 ⑥1937年日本大举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用《出师表》的名句来表达当时的中国,应是 。 6. “雨”是古代诗人常见的景物,请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2分) (1) 。 (2) 。 7.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2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 二 品诗:(5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中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1分)

答:

9.哪句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之情?(2分)

答:

10.读完这首词,想一想与我们学过的其他词人的词相比,李煜的词具有什么特点?(2分)

答:

三 课内古文阅读(34分)

(一)(12分)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识,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A、博闻强记:( ) B、由此德也。( )

12.周公诫子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2 分)

答:

13.“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中“此德”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答:

14.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2分)

答:

15.请写出由本文衍生的成语。(至少两个)(2分)

答:

16.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2分)

答:

(二)(22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由是感激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18. 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划出相应的句子。(3分)

答:

19.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20.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2分)

心情: 。

行动: 。

21.请你用白话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2.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答:

23.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2分)

2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以上文字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例。(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古文阅读(11分)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⑴有一老父衣褐( ) ⑵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 ) ⑷谷年十有五( )

 ⑸是负义也( ) ⑹乃载祖归养( )

2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东

  C. 父以足受 不以物喜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如土石何23.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31.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3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五 作文 (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少妇在回家的路上,马上要到家时,习惯地看一下四楼自家的阳台,可爱的儿子也正在阳台上期待着妈妈回来。当看到妈妈时,儿子开始招手,这时少妇也有意识地招手,突然少妇意识到这样可能会有危险,但已经晚了,儿子由于要迎妈妈,身体前倾,突然失去平衡,从阳台上折了下来。这时房间里的人惊呆了,纷纷跑到阳台上呼叫。再看妈妈,当发现儿子掉下来,就奋不顾身地去救儿子,也许是感动了上帝,儿子被妈妈接住了,并且安然无恙。人们都觉得很奇怪,一个少妇怎么跑得那样快,并能接住自己的儿子?因为按当时少妇跑的速度应该已打破了百米世界记录。

后来人们找百米世界冠军做了一个试验:同样的距离,从阳台上掉下同样重量的物体,看能否接得住。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接不住。再让这位少妇试,结果也是再也没有看到打破百米世界记录的速度。最后人们总结为:爱心可以激发潜能。

请以“爱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73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