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枣庄市山亭区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语文第三次检测,总分为100分。试卷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个部分。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古诗词默写以及名著阅读的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则要求学生分析小说《儒林外史》、《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和《水浒传》中的片段,考察其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把握;作文部分则按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涵盖了文学常识、古诗词默写、名著阅读理解及小说人物分析等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检测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

1.(1)cù jiao(2分) (2)逼 抢(2分) (3)精力(1分) (4)《红楼梦》王熙凤,骄横喜爱奉承排场(虚荣、百恃能干等)(3分) 2.BF 3.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③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④孙犁(6分,每空1分)4. 答案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4分)

二、阅读理解( 30分 )

5.讽刺 儒林外史 吴敬梓(共3分。每空1分)

6.写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心理变化。(2分)

7.胡屠夫是一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2分)

8.示例: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3分 意思对即可)

9.“我”说出了“茴”的写法,孔乙己找到了施展才学的机会,并由衷地为孩子们能读书识字而高兴;“我”极不耐烦地走远,孔乙己受到了轻视,对“我”不愿读书识字感到遗憾不安,故极惋惜。(2分)

10.从动作、神态、语言三个方面描写了孔乙己给小孩分吃茴香豆的情景。表现了孔乙己善良、迂腐,受到成人世界排斥的特点。(3分)

11.都是以“我”为视角来集中展开情节,叙述故事的,给人以真切之感。《孔乙己》中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冷眼旁观,表现出人情的冷漠,突出世态炎凉,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要性。《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分)

12.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2分,意思符合文意即可)

13.看出鲁智深爱憎分明,除暴安良;表现林冲逆来顺受,息事宁人。(2分)

14.事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此处看出他颇有心计,细心考虑各种情况,提前估计到要发生的事情。(4分)

15.示例:“逼上梁山”指英雄们被逼起义。如鲁智深伸张正义,为救金家父女,打死镇关西,却被缉拿,流浪江湖,被逼上梁山;林冲被高衙内陷害,一味逆来顺受,蒙冤发配后,还想息事宁人,安分生活,却被一再追杀,终于被逼起义。(4分)

三、作文(50分)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80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