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多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包括成语填空、病句修改、仿写句子、古诗词默写、名著阅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试卷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重点考查了成语应用、病句修改、古诗词积累、名著阅读理解、文言文解析及现代文阅读分析等能力。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成语是 。

4.上面文段中①②两个划线句都有语病,请分别改正。(4分)

第①句语病修改意见:

第②句语病修改意见:

5.仿写(2分)在B处横线上补写一个比喻句,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修辞。

B ,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 , ,国恒亡。(《<孟子>二章》)

(4)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李白在《行路难》中写的那样:“ ,_____ _______ _。”永不放弃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5)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是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7.名著阅读。(18分)

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穿一领皂布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①上文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 小说,作者是        , (朝代)人 。(4分)

②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   的人(性格特点)。(3分)

③上文是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一节的故事叫做                       (用简要的语句概括)。(1分)

④与"宋江怒杀阎婆惜"直接相关的故事是 (1分)

⑤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后,在山顶上树立起了一面杏黄旗,上书"_______"四个大字,它实际上代表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口号。(1分)

 ⑥小林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答题活动时,向你电话求助,让你为他介绍《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请把你讲的内容写在下面并说说你讲这个故事的理由。(50个字以内)(4分)

⑦请为《水浒传》写阅读心语。(50个字以内)(4分)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陆游的《鹧鸪天》①,完成8-10题。(5分)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通判,居镜湖三山时所写。

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经的名称。④元,同“原”。

8.上阕中的哪一句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而无车马喧”表意相似?(1分)

9.请赏析上阕中的“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的妙处。(2分)

1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11—15题。(15分)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 非 公 叔 之 悖 也

1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对曰 ( )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

③秦果日以强( ) ④悖者之患( )

1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15.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3分)

(三)阅读黄以华的《有书赶紧读》,回答16—19题。(共13分)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16.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18.第③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9.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应该怎样做?(4分)

(四)阅读苏沧桑的《树知道》,回答20—23题。(共14分)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

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

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

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⑨巴良木和发财树婷婷的身姿和青翠的叶子,衬着客厅洁白的沙发,在台灯的光晕里摇曳出幸福的绿影婆娑。

⑩素心兰是在花市里偶尔遇到的,虽然单薄,也没有要开花的样子,但喜欢她的名字,连着紫砂花盆带回来,放在小书房里。

⑪宝蓝色的瓜叶菊,含羞草和开着两朵极小的金色花朵的仙人掌,在黑白色调的卫生间里,平添生趣。三盆茉莉是我亲手种的。朋友送来了两盆君子兰和叫不出名的观叶植物。林林总总几十盆花木,葱笼热闹得像来了一群亲朋。

⑫可是,我没料到植物们并不喜欢这个临街的新家。它们姹紫嫣红了几个月,便日渐憔悴。花儿谢了,叶子发黄,接二连三往下掉,无论怎样抢救,仍一棵接着一棵慢慢枯萎了。

⑬继续买,更换,继续枯萎。

⑭家里留下的树的空白,很蜇人的眼,好像是一个个失去灵魂的生命。夜半起来,街灯透过窗纱照进空旷的客厅,恍然便能听到并不存在的绿色的叹息。与此同时,时常觉得身体的慵倦,皮肤的粗糙,心绪的迷乱,像那些树一样心力交瘁,却不知何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乡里朋友,她一语道破天机:你们这些地方,空气里什么有毒的都有,连人浑身上下都冒着毒气,你们不知道,树知道啊!

⑮树知道,树不能说,不能挪,树只好死了。可人并不比它们幸运,也许还更可怜,明知生存面对的种种威胁何止空气里的毒素,却仍怀着侥幸的心理,给自己制造各种不能挪动的理由:想逃,逃往何处?若真有干净的去处,又如何割舍责任和爱的牵绊?

⑯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

20.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

21.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怀?(4分)

22.第④自然段所写的娘家院子有何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3分)

23.请结合文中杭州家里植物变化的过程,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3分)

长江中学教育共同体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答案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8分)

1.(3分)

2.(2分)将“ ”改为“ ” 将“ ”改为“ ”

3.(1分)

4.(4分)第①句语病修改意见:

第②句语病修改意见:

5.(2分) ,

6.(8分)

(1)

(2)

(3)

(4) ,

(5) ,  

7.名著阅读。

①(4分)          

②(3分)                  

③(1分)            

④(1分)

⑤(1分) __ _

⑥(4分)

⑦(4分)

二、阅读理解(47分)

8.(1分)

9.(2分)

10.(2分)

11. (2分) 此 非 公 叔 之 悖 也

12. (4分) ① ② ③ ④

13.(2分)

14. (4分) (1)

(2)

15. (3分)

16.(2分)

17.(3分)

18.(4分)

19.(4分)

20.(4分)

21.(4分)

22.(3分)

23.(3分)

三、写作(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走进初三,我们的生活似乎就只剩下了学习,变得苍白起来。但在经历了困难与挫折,不安与彷徨之后,我们学会了勇敢面对,学会了努力拼搏,学会了与别人合作,收获了亲情、友情、师生情……总之,在历练之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理想之帆,发现我们的初三生活竟然是如此的美好、灿烂。

请回首自己的初三生活,以“另一种灿烂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生活的灿烂之处;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⑥ 示例1《水浒传》中,疾恶如仇的鲁智深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提倡,所以我喜欢。

示例2:《水浒传》中,艺高胆大的武松到阳谷县找哥哥,在景阳冈酒店不听酒家劝阻,一连喝了十八碗酒,没想到在景阳冈上真的遇到了猛虎,半醉中他躲过了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他艺高胆大,有勇有谋,情深义重,明辨是非,见义勇为,富于反抗斗争精神;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有勇有谋,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所以我喜欢。

⑦《水浒传》,梁山水泊,聚集了一群英雄好汉,他们向往自由,反抗压迫;他们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我读出了中国农民的正气与勇敢、理想与愿望,光彩与魅力。

8.丝毫尘事不相关(1分) 9.运用动作或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诗人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表现了他生活的闲适、惬意。(1分) 10.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感慨也可)。(1分)

11. 此/非/公叔之悖也

12. ① 回答 ② 希望 ③ 一天天 ④ 错误

13. C

14.(1)(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5.①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

②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

翻译:魏国的公叔痤生病,惠王去问他说:“公叔痤你生病了,万一你不幸去世了,国家该怎么办?”公叔痤回答说:“我有个家臣公孙鞅,希望大王听凭他处理国家事务。如果不任命他,就不要让他出(我国的)边境。”惠王没有回答,出去后对身边的人说:“多么悲哀啊!像公叔痤那么贤能的人,却要我必须全把国事听凭公孙鞅决定,不是糊涂吗?”     公叔痤死后,公孙鞅闻说这件事,埋葬了公叔痤后,他往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任用了他。秦国果然日益强盛,魏国日益衰弱。这不是公叔痤糊涂,而是惠王糊涂啊。糊涂的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把不糊涂的人当成糊涂的人啊。

16. 有书赶紧读 (2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82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