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第9课《成功》同步练习(苏教版九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两篇关于成功主题的文章,分别是甲文《谈天资、勤奋和机遇》和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均出自著名学者季羡林之手。试卷通过这两个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成功的三个要素:天资、勤奋和机遇,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概念。此外,试卷还设计了一些题目来测试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成功需要天资、勤奋和机遇,但其中只有勤奋是可以由个人完全掌控的因素。

成功

甲文:成功(节选)

季羡林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xiàn     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yù

      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ráo      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略。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qī     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fù     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jí       梁”。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zào     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fēi      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呢?

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基础平台

1.词语传真。根据拼音写汉字。(在字词演练中夯实你的基础)

xiàn     慕     ráo      舌        不qī     而来      家yù      户晓

jí       梁     枯zào              名fù     其实      fēi       声中外

2. 文学放飞。 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

A. 囊萤   B. 映雪   C. 悬梁   D. 刺股

⑴ 战国时苏秦(     )

⑵晋代的孙康(     )

⑶晋代的车胤(     )

⑷汉代的孙敬(     )

阅读冲浪(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

课内文阅读链接:(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3.甲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甲文中“天资”和“天才”各解释为什么?作者为什么用“天资”,而不用“天才”?

5.甲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

6.请写出两条关于“成功”的名言。

课外文阅读连线:(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

7. 乙文 “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中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试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9.乙文中,季羡林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在甲文中关于“成功的条件”的观点的?

10.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你认为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一例,谈谈你自己成功的体验。

回头看看,有的地方是不是再来斟酌一下。你的优秀品质在这儿得到了充分展示,还满意吧!这就是你的又一次成功!祝贺你!

答案:

1. 羡、饶、期、喻、脊、燥、副、蜚

2. ⑴D ⑵B ⑶A ⑷C

3. 作者强调的是“勤奋”,因为“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人们自己决定。(意思对即可)

4. “天资”意为人与生俱来的资质,“天才”意为有突出的聪明智慧的人。作者对自命的天才的现象不敢赞同,认为用“天资”比较客观。(意思对即可)

5. 唐朝的韩愈,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一论点。  

6.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7. 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

8.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中国的脊梁。联系实际略。

9. “留德十年,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三个条件中“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的观点。

10.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99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