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6(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进行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该篇古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卷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文章结构分析及观点论述等,全面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考察学生对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理解,以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及文章结构的掌握。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蹴尔而与之 (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③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下列句中加点“之”与“得之则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上文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证明了 这一中心论点。(3分)

5、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5分)

1、①二者不可得兼 兼 :

②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③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

④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

⑤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三)1、解释句子中加线的词语。(1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1分)

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3分)

观点:                  

诗句:                           

附:1、①比 ②同避,躲避  2、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3、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4、舍生而取义  第二问答案提示: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四)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4分)

① 呼尔而与之( ) ② 乞人不屑也( )

③ 妻妾之奉( ) ④ 乡为身死而不受(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3分) [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6分)

①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可以谓失其本心。

4、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论证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4、《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课内外均可)(3分)

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帝国注意的救济粮。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12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