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进行设计,涉及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性变化、特殊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重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内容。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以及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文言文中词性变化、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应用。

邹忌讽齐王讷谏·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性变化及其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原为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_。

(2)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原为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_词(意动用法),意思是________。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原为_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词,意思是

2.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

3.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B.民各甘其食,美其服。

C.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A.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

B.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C.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D.卒廷见相如。

5.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中“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B.彼不我恩也。

C.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D.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

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虽( )欲言,无可进( )者。

(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 )之后。

(4)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皆以( )美于( )徐公。

7.选出下面句中“朝”字读音及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

[ ]

A.朝花夕拾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改朝换代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8.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项

[ ]

A.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的,属于国别体史书,全书35篇。

B.邹忌用个人受蒙蔽之事暗示“王之蔽甚矣”,这是由己及人、因小悟大,把从家事中悟到的道理推到国家的政事中去,运用比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使语言显得含蓄、委婉、娓娓动听,这正体现了讽谏的特点。

C.“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中四个加粗字含义都不同。

D.“朝服衣冠”和“衣冠禽兽”中的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9.给下列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毕礼而归之 ②大王必欲急臣 ③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④齐威王欲将孙膑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⑥他们席地而坐 ⑦稍稍宾客其父 ⑧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B.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二)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以下三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序是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2.下列给“王之蔽甚矣”翻译正确的是

[ ]

A.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B.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受蒙蔽得太深了

参考答案

(一)1.(1)形容、动、偏爱 (2)形容、动、以……为美或赞美 (3)名、动、用眼睛看 2.C 3.A(使动用法。其余为意动用法)。 4.B(动词,面对。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5.C(意动用法。) 6.(1)刺:指责 (2)虽:即使;进:进言,进攻 (3)间:偶尔;期年:满一年 (4)诚:确实;以:认为;于:此 7.A 8.BD 9.D

(二)1.C 2.B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14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