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语文: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语文版九年级下)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进行考察,涵盖了基础知识、整体感悟以及课文阅读题。此外,还有一道与韩愈《马说》相关的题目。试卷旨在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词汇掌握情况以及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王安石针对司马光的批评所做的回应,涉及到了他的改革理念、坚定立场以及对反对声音的态度。重点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文章结构的把握及对历史背景的认识。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 ) 卤( ) 谤( ) 晤( )

2.解释加粗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三、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8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分)

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一、1.xū lǔ bàng wù 点拨: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2.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

3.点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二、1.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2.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三、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 点拨: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

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

3.商 摆脱自然灾害 点拨: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

4.坚决

5.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四、1.A 2.①④/②③ 或:②③/①④

3.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16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