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语文:第5课《白杨礼赞》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白杨礼赞》这篇课文进行设计,涵盖了字词注音、句子分析、仿写造句、写作手法理解、内容概括以及对比阅读等多种题型。试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试卷还包括了一篇关于樟树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不同树木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白杨礼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植物象征意义的认识,同时涉及写作手法(欲扬先抑)的应用。

5 白杨礼赞

⊙收获平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晕圈( ) 虬枝( ) 婆娑( ) 坦荡如砥( )

秀颀( ) 无垠( ) 倦怠( ) 恹恹欲睡( )

二、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答:

(2)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答:

三、仿照例句造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答:

四、文中在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假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决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

2.白杨树的不平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3.找出文段中体现白杨树品质的句子。

团结:

正直:

进取:

坚强:

朴质:

4.茅盾曾写过一首“题白杨图”诗,请概括本节内容为这首诗续一个颔联。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 。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5.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答:

6.当你面对这么一排或几株白杨树的时候,你会对它们诉说些什么?

答:

7.请你选择一种树木,也对它作一段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

⊙发展空间

樟树赞

茹志娟

上海宋庆龄故居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叫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 ]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出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阴凉特大。

这是阴凉很大的两棵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可它们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体内,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樟树。这是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1.文中第四节括号内应填哪个词语最确切?( )

A.也许 B.确实 C.难保 D.或许

2.文章的题目是《樟树赞》,作者在第七节中却写了石榴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作者在第五节开头说“樟树不高”,在第八节结尾又说“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前者与后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两项( )( )

A、《樟树赞》和《白杨礼赞》都用了象征手法。

B、本文赞美了樟树造福人类、抗拒腐蚀的品格,表达了对领袖人物宋庆龄的崇敬与赞美。

C、作者以赞美樟树为抒情线索,反复咏叹“这是两棵樟树”,引人回味。

D、全文在赞美樟树的同时,也歌颂了英雄树出人头地的品质。

⊙博闻广知

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 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 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文化大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

5 白杨礼赞

⊙收获平台

一、yùn qiú suō dǐ qí yíng daì yān

二、(1)“实在”表示强调,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2)“尤其”,表示更加进一步,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略

四、欲扬先抑。揭示白杨树与众树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过渡自然。

五、1.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

2.干、枝、叶、皮几个方面表现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

3.团结: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决不旁逸斜出; 正直: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进取: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坚强: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朴质: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4.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5.不好。因为原句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做对比,更突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

6.言之有物即可。

7.应描写出表现树木的品质。

⊙发展空间

1.C

2.对比、反衬或衬托;突出樟树拒虫的特点或赞颂樟树有香味有抗虫能力。

3. 不矛盾,前者是指樟树的高度,后者是指樟树品质的高洁或高贵、高尚。

4.AD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19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