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鄂教版九年级下)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运用,涉及字音辨析、古诗文默写、病句修改、新闻标题拟定及综合应用;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围绕“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强调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关键在于保持乐观的心态;第三部分是议论文阅读,探讨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文言文阅读,通过《孟子》和《礼记》中的经典篇章,讨论了舍生取义和诚信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道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我们的阅读”或“人生路上多”展开写作。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涵盖了字音辨析、古诗文默写、病句修改、新闻标题拟定、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以及文言文阅读等多个方面。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16分)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学习洪战辉,重(zhònɡ)点是学习他面对重重(chónɡ chónɡ)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

B他这个人经常丢三落(là)四,每天总是一副失魂落(luò)魄的样子

C小明最大的爱好(hào)就是读书,而且读的都是老师推荐的好(hǎo)书

D当地老百姓自发地给(jǐ)参加野营拉练的解放军官兵送给(ɡěi)养

2. 默写古诗文。(4分)

①,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送友人》)

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③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 请对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起草、修改和讨论,“十一五”规划纲要被终于批准实施了。

B2006年一季度我国GDP为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

C这本刊物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无论课内、课外,我们都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5.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福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共青团福州市委等单位主办。首届“孝顺节”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九粥、拗九宴;老年人闽剧专场演出等。

答:

6.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2006全球联合祭孔”的活动。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3分)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或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1分)

(2)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2分)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1分)心中有景①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②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打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③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④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⑤小和尚满腹疑惑地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⑥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⑦“我怎么没看见呢?”⑧“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⑨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7. 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8. 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3分)

9. “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老和尚这番含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1分)

10. 结合全文,仔细体会画线句子的意思,说说“鲜活”一词的具体含义。(2分)

11. 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的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有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12.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一句中的“还”是承接上文中的哪一句话?(2分)

13. 文章在说明灰尘的作用时,主要从灰尘的特点上加以说明。试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灰尘具有哪些方面的特性?(2分)

14. 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①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②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

15. 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3分)

16. 文章的结尾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请你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举出一例,说说它的两面性。(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9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逛街,看到红灯便闯了过去。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就跟他分手了。他又结识了一个女友,逛街时,看见了红灯,便老老实实地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这虽是一则笑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就是一些人对法律、规则的漠视。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规则意识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轧黄线、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行贿受贿。对这些现象,有的人似乎已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还把这种违规违法的行为归纳为另一种规则,叫做“潜规则”。在一些人眼里,按“潜规则”办事,似乎是一种机智,一种“能力”。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还有一句话叫“与政策赛跑”。个人行为遇到规则“黄线”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不是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习惯去找关系“通融”,用金钱“摆平”,借权利“放行”。而一个执掌规则的人,如果学会网开一面、下不为例、特事特办、法外施恩,才被认为“会处事”、“会做人”。而真正讲原则、守规矩的人,却被讥为死板、迂腐,没有开拓精神。于是,在有些人心里,规则可以灵活掌握,法律富有弹性,秩序可以随意调整。现在我国公民可以看到,不少国家对这个问题似乎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外国人很迂腐,公共场所只有三个人一起也要排队。有人说,这恰恰说明了人家公德意识强,法制观念强。我所生活的城市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只有三个人购物、买票或乘车,也是一哄而上、你争我抢、拥挤在一起、谁也不让谁。两个人一起也排队并不好笑,而没有规则意识、不讲先来后到才是可悲的。某地为招商引资,开出了免税、免费、审批手续可“先上车后买票”等优惠政策,不曾想恰是这些优惠把人吓跑了。因为人家认识到,不尊重法律和规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秩序,谁还敢在这里投资。个人意志高于社会规则,个体行为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法律意识不强和执法力度不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都直接破坏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助长了人们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风气。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府和每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愿我们每一位公民,尤其是执法者,都着力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须知,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选自《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17. 文章开头引述一则笑话,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理解。(2分)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 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20. 下列两小题,难度不同,试选一题作答。如两题目都答,则只评第①题。(2分)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我国古代社会执法如山,为民请命的典例。

②在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上,请你当主持人,你将如何设计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1. 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2)黔 敖 为 食 于

2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乞人不屑也

(2)以待饥者而食之

(3)所识穷之者得我与

(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3.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4. [甲][乙]两段文字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谈你读后的感受。(3分)

25.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在本文中取)。(2分)

三、作文。(60分)

26. 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楚天都市报》教育周刊有这样一则报道:时下,许多小学生被家长送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培优班,让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数学知识。一些教育专家对此深感忧虑,认为此种做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掏空了这个群体的少年阅读时光。武汉市数学权威华师一附中竞赛组指导老师鲁志祥认为,小学应该是孩子打基础的黄金时间,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急功近利,将损害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对此,你一定有很多的联想和思考吧!请以“我们的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2)人生是条路,漫长而曲折。回首你的人生之路,放眼他人的人生之路,你都看见了什么?有人说一路上快乐多多,有人说一路坎坎坷坷,有人说一路上鲜花簇拥,有人说一路上荆棘丛生,有人说一路上友爱如春,有人说一路上真情似海……

请以“人生路上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全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D2①水国蒹葭夜有霜,离梦杳如关塞长。②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③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怀远因月而起,所以首联就写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的情景,并使之成为相近的“传媒”和载体,生动形象地写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4D5福州将举办首届“孝顺节”。6①相关故事:周游列国或杏坛讲学等。成语:温故而知新或不耻下问等。②示例:儒学精华照五洲。

二、(一)7小和尚由树叶凋零想到人难免一死,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产生了疑惑,故而“忧愁”。8因为老和尚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他从秋叶凋零、冬枝残落“看”到了春花开放、夏叶生长,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他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以一种乐观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鲜活”指富有生机与活力,即让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11“心中有景”指以乐观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示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阳光相伴、春风相随,我们能否像文中那位老和尚一样有一颗乐观的心,让心开成一朵最大最美的花。如果能,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永远充满着希望。(二)12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13①具有吸收太阳部分光线和向四周反射光线的特点。②具有吸湿性能。14①不能删去。这里不排除有特殊的,直径在这个范围之外的灰尘颗粒。②不能删去。如果灰尘吸收全部太阳光线,没有反射,就没有亮光了。15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将不再蔚蓝,而是白茫茫的一片;地面上的万物将是湿漉漉的;天空没有云雾雨雪,地面上的生物不能生存;大自然将变得十分单调。16此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学生对所列举的例子能说出它的两面性,则可。例:水:洪水的肆虐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水也可以用来发电、灌溉,为人类造福。(三)17引述笑话充当文章的事实论据,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1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9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举例略20①包公打龙袍、海瑞罢官等②提示:应扣住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四)21(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黔敖/为食于路22(1)认为值得(或愿意接受)(2)表承接的连词(3)“得”同“德”,感激恩德(4)饮用的水23(1)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它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2)(黔敖)赶上去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24要舍利取义。舍利取义,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面对金钱诱惑和人格尊严这两种选择时,我们应选择后者。25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24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