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邯郸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覆盖了九年级上学期的语文知识,包括书法作品赏析、成语使用、病句修改、文化常识、语言衔接、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多个方面。试卷通过单选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涵盖了语文学习中的多个核心知识点,包括文学鉴赏、成语运用、语法修正、文化常识、语言组织和表达、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

2019-2020学年河北邯郸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单选题

1. 江透举故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体势端庄,笔意精到,结字稳当。

B.作品用笔清晰流畅,朴厚雄伟、端庄浑穆。 

C.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飘逸娟秀。 

D.作品字体气势磅礴、豪放饱满。 

2.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B.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株洲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C.株洲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D.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神农谷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B.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C.经过我二十多年的刻苦学习,不断丰富了历史知识。

D.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4. 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B.“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C.《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D.《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作者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衡水,古时地处燕南赵北,东与齐鲁接壤,历来是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处,千百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能治国的宰相,武能安邦的将帅;有著书立说的思想家,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开馆讲学的教育家,蜚声文坛的文学家,造诣深厚的艺术家;还有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仁人,侠肝义胆、见义勇为的志士,以及叱咤风云、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领袖等等。

①母仪天下的太后

②名贤俊杰史不绝书

③人文资源丰富

④有主政一国的帝王

⑤得文化发展风气之先

⑥文化积淀厚重

A.③②④①⑥⑤ B.⑤⑥③②④① C.③②⑥⑤④① D.⑤⑥④①②③

解答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bèi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名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bó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英雄bèi(        )出    磅bò(        )   崇尚(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        )

A.更加 B.满;遍 C.久;远 D.填满;遮掩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gǎo)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duò)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liè)。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注释:①埒:同等;(相)等。 ②矩矱:尺度;标准。③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④朴:没有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修饰:~素。~实。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性 刚 毅 方 严 终 日 无 惰 容 不 轻 言 笑

(2)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赵先生耻居其下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虽守无如之何 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D.且遗一朴 父母岁有袭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中原句)句子。 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4)请概括出作为学官的赵准有哪些特点?并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丕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析选文第②~⑤段的论证思路。

10.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图1:江姐像去参加一次盛会一样,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轻轻走到“A”身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他俯下身来,在孩子的小脸上吻了一下。

图2:B把江姐的衣物收拾好,递了过来。江姐接过布包看了看,还给B,微笑着说:“我不需要了。”

图3:布包从B手里跌散到地上,她忍不住倒在江姐怀里痛哭起来:“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没有你!”江姐说:“如果需要为理想而牺牲,我们都应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图4:看到这种情况,许多战友都痛哭起来。江姐说:“不要用眼泪告别,美蒋反动派的一切垂死挣扎,都不能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红色经典”名著《红岩》,讲述的是________的情景,画中的人物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②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12. 请以“蓦然回首时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28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