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镇江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涵盖了九年级的语文知识,包括积累运用、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仿写诗句、阅读理解以及文言文阅读。题目类型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名著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测试。通过这套试卷,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考察了学生的古诗文默写能力、名著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九年级语文阶段调研

2011.10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入夜,山中万lài俱寂。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象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gòu,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xiá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摘自《鼎湖山听泉》 作者:谢大光)

2.默写。(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

(3) ,正是河豚欲上时。

(4)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 那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3.名著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2分)

(2) 飞岛国王宫的宝座前的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2分)

4.模仿下面诗句,仍以“新月弯弯”开头,仿写诗句。(3分)

新月弯弯,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风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5.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给“大师”下一个定义。(3分)

材料一:“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yǐ)被称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

材料二: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他是两弹一星之师,海归之师,人格之师,学者之师,钱老之品德无可挑剔,其归国之精神、为国之热情,从小默习之,其人格感召力早已沁入我辈之骨髓,当为我辈之师。

材料三: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他素以学术造诣深厚著称。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mào dié)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

6.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1) 请从上表中概括出你获得的信息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 针对上述问题,你对老师或不愿举手的同学有什么建议(选一方面作答,不超过40字,2分)

7.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

9.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3分)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0.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2分)

11.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3分) 答:① ② ③

12.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2分)

答:

13.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

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⑾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

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⑿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⒀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⒁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⒂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⒃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⒄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选自《时文选粹》)

14.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15.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2分)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17.阅读第⑿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5分)

18.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3分)

19.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4分)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 , ,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0.根据文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等死,死国可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2.问答题

“宜多应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3.你对陈胜吴广“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和“夜篝火,狐鸣”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看法?(2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少年时立志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神痴。做裁缝的父亲知道后问品特:“你快乐吗?”品特回答:“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说:“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享受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就是成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每当给别人做衣服时,就非常快乐。”

请以“享受过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在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

享受过程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30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