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陈涉世家 唐雎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陈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这两篇文言文展开。试卷包括基础字词、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理解等部分,全面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试题类型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包括字词注音、句子翻译、文章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等。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陈涉世家》及《唐雎不辱使命》测试(100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基础字词

1、为加点字注音(7分)

鸿鹄 以数谏故 笞广 宁有种乎 忿恚尉 社稷

所罾鱼腹中 怫  然怒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    韩傀    秦王色挠   

2、翻译句子(10分)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文段阅读

文段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哪些的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4分)

文段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B.比至陈 其两膝相比者

C.并杀两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骑千余,卒数万人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 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3分)

文段三(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2)度已失期 度:

(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文段四:(28分)秦王使人谓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其许寡人!”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9分)

(1)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 (3)灭韩亡魏 (4)弗敢易 (5)故不错意也 (6)请君 (7)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句子(6分)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实质是什么?他耍的是什么手段?“君其许寡人”一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表现了秦王什么特点?(6分)

问1

问2

问3

面对秦王的骄横、狡诈,君的婉言拒绝,有情有理,其中表现君对秦王恭谨诚恳的语句是

安陵君拒绝秦王所持的理由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的言外之意是

(3分)

文段五 :(2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仓鹰击于殿上 (2)长跪而谢之

翻译(6分)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

与臣而将四矣。

答: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4分)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6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32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