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屯大泽乡( )
2.会天大雨( )
3.度已失期( )
4.等死( )
5.吴广素爱人( )
6.比至陈( )
7.藉第令毋斩( )
8.以大易小( )
9.寡人谕矣( )
10.谓先主曰( )
11.枉驾顾之( )
12.不辱使命( )
13.以彰其咎( )
14.请广于君( )
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6.楚人怜之( )
17.卒中往往语( )
18.以头抢地( )
19.长跪而谢之( )
20.抑亦人谋( )
21.利尽南海( )
22.开张圣听( )
23.引喻失义( )
24.叹息痛恨( )
25.遂用猖獗( )( )
26.先帝不以臣卑鄙( )
27.念鬼( )
28.忿恚尉( )
29.皆刑其长吏( )
30.休祲降于天(吉祥)( )
31.秦王色挠( )
32.时人莫之许( )
33.猥自枉屈( )
34.斟酌损益( )( )
35.以彰其咎( )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適戍渔阳( )
2.为天下唱( )
3.固以怪之矣( )
4.被坚执锐( )
5.故不错意也( )
6.自董卓已来( )
7.仓鹰击于殿上( )
8.欲信大义于天下(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活用词。
1.与亮情好日密( )
2.尉果笞广( )
3.天下缟素( )
4.置人所罾鱼腹中( )
5.箪食壶浆( )
6.亲贤臣( )
7.此皆良实( )
8.优劣得所( )
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辍耕之垄上( )
1.之 怅恨久之( )
鸿鹄之志( )
吴广以为然( )
2.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
秦王怫然怒( )
谓为信然( )
3.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4.次 皆次当行( )
之次所旁丛祠中( )
5.苟 苟全性命于乱世( )
苟富贵( )
6.数 扶苏以数谏故( )
卒数万人( )
若为佣耕( )
7.若 非若是也( )
若跨有荆益( )
8.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谓为信然( )
9.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
信义著于四海( )
五、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Z.X.X.K]
二、1.“適”通“谪”,降职或流放
2.“唱”通“倡”,首发
3.“以”通“已”,已经
4.“被”通“披”,穿着
5.“错”通“措”
6.“已”通“以”
7.“仓”通“苍”
8.“信”通“伸”,伸张
三、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2.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3.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4.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5.名词作动词,用箪盛
6.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7.形容词作动词,善良诚实的人
8.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人
四、1.去,往 助词,凑足音节,无义 的
2.是的,对的 然而 ……的样子 这样
3.夹杂 私自,偷着
4.编次 驻扎
5.苟且 如果
6.多次,屡次 几
7.你 像 如果
8.如果 确实,实在
9.确实 通“伸”,伸张 诚信
五、1.常常拿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不承认这点。
2.这确实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3.没有不对桓灵两帝的做法感到叹息和痛心遗憾的。
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5.安陵凭五十里土地幸存着,只因为有先生你啊。
6.正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的期限。
7.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8.士兵一整夜又惊又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议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9.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气节,不应当随便轻视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臣子向陛下直谏的道路哇!
10.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天下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国家衰败的原因。
11.我本来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亲身在南阳耕种,本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
12.后来遇到兵败,就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并在紧迫的关头接受了出使东吴的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13.皇宫和朝廷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14.先帝没有嫌弃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15.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损害了先帝的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