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涉及的内容包括错别字识别、成语使用、病句修改、词语删除后的表达效果分析、文本理解和写作任务。试卷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通过这些题目,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语文素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语文基础知识、成语应用、病句辨析、文本解读与写作能力。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孜孜不倦 一番风顺 模式

B.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修身

C.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汲取

D.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 诚意

2.下列加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B.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C.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4.下列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3)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著名科学家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文章的论点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与《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不一样。

C.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地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D.中国学生大都俯身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俯身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致。

6.(黔南州中考)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7.(温州中考)暑假在即,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以“历练 感悟 超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申报一项,并填写申报理由。

要求: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中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表

(曲靖中考)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乐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③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度,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有删节)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概括中心论点】

9.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赏析词语】

常读书的人,锦口绣心,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10.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

11.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50字左右)【补充论据】新$课$标$第$一$网

12.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拓展思考】

【参考答案】

1.A 

2.A(解析:A项“袖手旁观“的意思是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句子意思不符合。)

3.D(解析:A项前半部分不肯定,后半部分却是肯定的,前后不一致;B项缺少主语,去掉“在……下”或“使”;C项“大概”和“左右”重复。) 

4.(1)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并非全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也有个别的除外。(2)不能删掉。“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近”是接近,但不到一百分,去掉后就成了一百分。(3)“最”表示恐慌的程度,“唯一”表示独一无二,都不能去掉。

5.A(解析:这只是论题,不是论点。论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判断句。) 

6.B 

7.示例:我选A。申报理由:我申报做图书馆义工。一方面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可以引导读者找到心仪的书本,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我也想借此机会读到更多的好书,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从小就喜爱读书,书带给我丰富的体验。我做事细心,待人耐心,相信能胜任图书馆义工这项工作。 

8.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9.“浸染”的本意是沾染或逐渐感染的意思。在文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读者被书中的知识、道理、艺术等逐渐感染和熏陶的过程。 

10.真正的阅读不是粗浅地了解作品内容,而是漫游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和升华。 

11.示例: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励了无数人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中。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不平凡经历,鼓舞了张海迪。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扬起生活的风帆,自学成才,成为时代的楷模。 

12.示例:①读书可以陪伴成长;②读书可以获取知识;③读书可以愉悦精神;④读书可以增长才干;⑤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37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