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09-10学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的历史试卷,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等多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部分考察了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理解,而非选择题则要求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来解答问题。整份试卷旨在检验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战争及其影响,特别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的影响,以及西安事变、国共合作等政治事件。此外,还包括一些著名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彭德怀等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09—10学年度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天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反映在近代中国下列哪项对人民的危害?

A.竹枪走火铜灯燃烟 B.烟草输入祸害连连

C.鸦片输入罪恶根源 D.列强侵华人民遭难

2.在近代,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留下右图建筑物残 迹的外国侵略者是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 法国侵略者 D.八国联军

3.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就是

A. 孙中山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毛泽东

4.“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庆贺的是

A. 五四运动初步取得胜利 B. 南昌起义取得一定胜利

C.井冈山胜利会师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5.“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五年内我国将重点建设12个红色旅游景区。其中井冈山被定为红色旅游区的历史依据是

A.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是长征中的重要一站

B.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D.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7.陈毅在1947年作的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静观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中描写的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进行战略大反攻

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进行战略大决战

8.《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 穿双西式屐……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C.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D.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9.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0.陈毅为贺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幕,欣然赋诗一首:“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注目清凉山。”这次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1.周恩来曾说过:“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这里“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指的是

A.文家市 、秋收起义 B.遵义、红军长征 C.延安、 抗日战争 D.延安、解放战争

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调查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他们应去的地点是

A.徐州 B.扬州 C.苏州 D.广州

13.下图所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指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4.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它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时务学堂

15.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中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魏源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3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正确回答问题。

16.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西方列强自19世纪中叶开始先后对中国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识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图二 圆明园

图三 黄海海战图

图四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外国侵略者的哪几次侵华战争?(4分)这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2分)

(2)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简述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2分)

阅读下列材料:

17.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发动者是谁? (4分)

(2)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4分)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4分)

18. 2007年是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徐州某初级中学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1)牢记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的大屠杀, ……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多人,被日军……用机枪密集扫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 ……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年份、遇害者的身份以及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人数。(6分)

(1) 图片展览

图片说明:

图一: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

图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图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请你就上述三幅图片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B 3.A 4.A 5.A 6.A 7.B 8.D 9. C 10.D

11.C 12.A 13.C 14.A 1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30分。

16.(1)图一:鸦片战争;(1分)

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图三:甲午中日战争;(1分)

图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共同影响:使中国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2)结果:中国都失败了,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分)

原因: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分)

17.(1)1936年,(2分) 张学良、杨虎城。(2分)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分)

(3)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2分)

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2分)

18. (1)1937年;(2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2分)30万人以上。(2分)

(2)(主题吻合,观点正确,答出其中的两点可给2分)

应有的认识:不能忘记、不容否认和篡改历史。

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答牢记历史,热爱和平也可得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90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